答疑附故事两则(3 / 5)

加入书签

    一句话,军人来源复杂。你随便揪个大头兵,是文盲不稀奇,但人家跟你聊起历代政治得失,你也不要惊讶。

    其次,对于祖辈世代从军的武夫。以这会武夫的从军待遇,家庭条件都不差,弹弹古筝,画个画,读读诗词歌赋,大多数都玩得起。王师范老子王敬武,淄青小校。但你看王师范的文化水平,几个读书人赶得上他?

    不要因为他是武夫,就认为他是文盲,就天然的把他们和文化人对立开来。

    事实上,我阅读两唐书、资治通鉴,很多大头兵的兵变方案、兵变发言、即兴演讲能力令人震惊,其思维缜密、语言犀利、对政治的认识,完全和之前汉魏南北朝、宋元明的军人是两个物种。换个时髦的词——属于高学历武夫。

    本次答疑完。

    另附两次兵变,给大伙见识下武夫风采。别说魏博了,魏博不够看。

    一,出丧。

    唐德宗贞元八年,宣武节度使刘玄佐薨,朝廷欲自委新帅,以陕虢观察使吴凑移镇汴州。但怕出麻烦,于是事前遣使密问监军、行军司马:“吴凑可乎?”

    监军孟介、行军卢瑗曰:“便。”

    吴凑遂赴任,行至虎牢关,汴州衙兵让他等一下:”刘帅马上出葬了,等我们给他办完丧事你再来。”

    行军司马卢瑗觉得不像话,没同意,坚持先迎新节度使。

    于是——“将士大怒!”凌晨,衙军全副武装一路破口大骂开进罗城,将刘玄佐之子刘士宁抓到帅位上坐好,然后七手八脚给他换上黑色孝服,呼为留后。

    随后——“执大将曹金岸、浚仪令李迈,曰:‘尔等皆请吴凑者!’遂脔之,唯卢瑗获免。”

    衙兵们把把曹金岸、李迈两名文武抓出来杀鸡儆猴,按在军门前,数落他俩的罪行:“就是你们要迎接吴凑是吧?”说完,乱刀剁成肉酱。

    监军孟介、行军司马卢瑗被赦免。再之后,刘士宁拿出钱财——“请之为帅。”请求衙兵任命自己为节度使。衙兵许之,于是令监军、司马火速上表,向朝廷讨要转正诏书。德宗闻讯,不敢招惹,给了。

    贞元十年,刘士宁解除衙将李万荣兵权,令改任府城都虞侯。李万荣不悦。

    某日,士宁出城打猎,万荣乃谓众曰:“有诏征大帅入朝,使吾掌留务。汝辈人赐钱三千贯,无他忧也。”众听命,然后派人通告刘士宁:“诏征大夫,宜速即路;若迁延不行,当传首以献。”赶紧滚,节度使换人了,再不走,宰了你。士宁无可奈何,流浪长安做了寓公。

    ***

    二,盛夏。

    元和十四年,李师道伏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