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将有事于南郊(7 / 9)

加入书签

祭天的全套流程,第一天太清宫给老子上香,第二天太庙祭祖,第三天圆丘祭上帝。

    目前河南这边的官方太清紫极毁得差不多了,鹿邑那个庙在敌占区,李某只能在洛城现找道观安置老子神主。

    “善,善。”宇文柔听了,很满意:“圣君懂得这些臣就放心了。”旋即又问道:“助祭人选、献祭次序,又是什么说法?”

    惯例,这种大祭,由三公陪皇帝,在一边跑腿打杂。

    眼下三公,太尉杜让能中风,本来上书说过来,圣人担心他死在路上,驳回了。司空李克用在太原……就司徒刘崇望在岗。得补人。中宗时类似情况的解决方案是皇后算一个,挑几个没发生过性关系的公卿女算一个。但现在没皇后,身边也没有处子公卿女。

    所以,还是个恼火问题。

    宰相、九卿可以么?比如郑延昌,苏荣。

    原则上不可以。现实上,这种事非常出风头,给这个不给那个,容易让人觉得你厚此薄彼。都是九卿,我卫尉凭什么不行?郑延昌的计划是抓阄,一会奏对让有资格替补的大臣抽签。

    献祭次序,顾名思义,朝太清宫、太庙、圆丘的时候献祭品,谁去献,谁先谁后。

    圣人占一个,也是首献,这个没说的。

    亚献,不固定,一般是太尉、司徒,阙则和皇帝关系最近的家属皇后、太子。这次也需要一员替补,圣人已经答应让淑妃上了。不怕贤妃不悦?不怕。为什么亚献优先考虑太尉?太尉、司徒、司空,有顺序的。同理,淑、贤、德,三妃也是有顺序的。

    终献,一般是亲王,这个简单,安排的吉王保。

    听完,柔奴嘟了嘟嘴。

    国朝这礼乐,糟糕!得劝圣人找时间重新整理学说,礼乐,制度了。

    “太庙和神主呢?”柔奴想了想,又道:东庙遇毁,修缮后,在庙列圣谁也?几庙?郊配神主,又谁也?”

    啧,这是唐朝吵了三百年的“大礼仪”了。

    《礼》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所谓昭穆,宗法制的产物。具体描述就是,一个祠堂,始祖牌位坐中间,左昭右穆。父为昭,子为穆。父在左,子在右。

    始祖之后,二世为昭,三世为穆。四世为昭。如是循环。先世为昭,后世为穆。

    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是谓祭有昭穆,昭穆者,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

    天子立庙,三昭三穆,也就是六代人。而太祖,叫百代不迁之尊。是为祖有功,开创立户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