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议庙(一)(3 / 5)

加入书签

nbsp;   圣人点点头,道:“这个评价妥当,继续。”

    “景云继统,污俗廓清。而乃无戒,专纵太平,恣乱邦国,遂使天下失望。虽有复贞观、永徽之风功绩,昙花一现,乱阶三作。中宗既以失之,玄真亦未为得。虽有贤心,而无能力。享国日浅,无可称者。”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李旦有功绩,但他注定也是要被回收庙号,加以批评的。

    “若是这样的君主都能得到美谥和庙号,庙礼、太宗、宪宗就成了笑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前过不悔,以戾帝盖棺定论,应该是恰当的。但——”李溪观察着圣人的表情:“但玄真乃陛下世系,臣等不敢独裁。”

    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忱、李漼,这是圣人的世系,所以李旦原则上应该给恶谥,但毕竟是你祖宗,要不要那么绝?

    “臣敢问圣心,议庙到底意在批评功过还是备九庙?”李溪问道。

    简单点说,太庙有功才能进,出了五服除了祖,不管你多大功都要迁,因为只有七个位置。

    国朝李世民坏了规矩,他以“宗”与李虎、李渊并列“百代不迁”。就是无论后人是谁,太庙都必须有他三个。于是搞出了大唐特色版太庙——九庙。

    中唐以后朝廷乱搞,把九庙又变成了收容所,比如敬宗、文宗、武宗、穆宗与李某并无世系关系,亲也尽了,却还在太庙坐着,而且父子四人并叙昭穆,奇葩的一批。

    圣人要整治的也就是这些乱象。把不该坐太庙的夺号,迁到应该去的夹室、独庙,然后单独祭祀。把改惩罚的人施加惩罚,为子孙和后来者戒。

    而这也不叫搞祖宗。

    政治早有公论——“礼叙尊尊,不叙亲亲。”

    孝悌?还有比维护统治还高的孝道?对于皇帝,大罪三千,罪莫大于亡国灭种毁庙。

    所以议庙合理合法,李某也不怯于和朝廷辩经并自信有能力舌战群儒获胜。李溪等人也知道,故而很配合的大胆去做。但李溪不清楚圣人议庙的目的。为了整顿太庙、迁人还是惩前毖后?

    如果只是前者,干就完了。可若是还要惩戒,事情就难办了。

    比如独夫、民贼。

    《尚书》和孟儒称纣为独夫,将摧毁殷商称为革其命、斩其首——“未闻弑君,但闻诛一夫。”圣人将他老子称为独夫,将咸通朝骂为:“我有今日实在是独夫之过,罪在公卿与皇考!”

    但——何谓独夫?经学没有明确定义。

    再比如李旦,说他有罪也对,但也会有很多人异议。众口悠悠,各有视角,意见很难统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