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925 街头血光:亲历五卅惨案(1 / 3)

加入书签

    民国十四年的夏天,上海像只被晒得发烫的铜炉,连穿堂风都裹着黏腻的热气。王瑾瑶提着竹编提篮走在南京路时,绸缎旗袍的下摆已被汗湿了大半,贴在腿上有些发痒。提篮里是给在洋行做事的表哥带的绿豆汤,瓷罐外裹着浸了凉水的蓝布,还冒着丝丝凉气,与街上蒸腾的暑气形成鲜明对比。

    这日是礼拜六,街上比往常更热闹些。黄包车夫挽着袖子在路边招揽生意,车把手上挂着的铜铃偶尔叮当作响;绸缎庄的伙计站在门口,手里摇着大蒲扇,高声吆喝着新到的杭绸;几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挎着布包匆匆走过,嘴里低声议论着什么,眉宇间带着几分激昂。瑾瑶原本是不愿在这样的大热天出门的,但母亲说表哥近来为了洋行的事劳心,让她送些解暑的汤水去,她想着也能顺便看看街上的光景,便应了下来。

    她刚走到浙江路口,就听见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呼喊声,起初像是集市上的喧闹,渐渐却染上了不同寻常的激烈。“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同胞命来!”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像闷雷似的滚过街道。瑾瑶停下脚步,有些茫然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老闸捕房门口,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各色旗帜在人群上方挥舞,像是一片涌动的浪潮。

    她曾在父亲的书房里见过《申报》上关于日商纱厂工人罢工的报道,知道近来工人们为了反对资本家压迫、争取正当权益,已经罢了好些日子的工。只是她从未想过,这场罢工竟会演变成街头这般声势浩大的抗议。好奇心驱使着她往前挪了几步,提篮里的绿豆汤晃出几滴,落在滚烫的石板路上,瞬间就没了踪影。

    人群还在不断聚集,有工人模样的汉子赤着膊,额头上青筋暴起,高声控诉着日商的暴行;有穿长衫的教员站在石阶上,手里拿着传单,一边分发一边慷慨陈词;还有些像她一样的路人,停下脚步围在周围,脸上满是关切与愤慨。瑾瑶站在人群外围,能清晰地听到教员的声音:“同胞们!日商纱厂打死我们的工人,还妄图压制我们的反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践踏,是对我们民族尊严的侮辱!我们绝不能容忍!”

    就在这时,一阵刺耳的警笛声划破长空,几辆黑色的巡捕车呼啸而来,停在捕房门口。穿着藏青色制服、戴着大盖帽的巡捕们从车上跳下来,手里握着木棍和长枪,迅速在人群前排成一列,冰冷的枪口对准了手无寸铁的民众。瑾瑶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手心瞬间冒出了冷汗。

    “散开!都给我散开!”一个高个子巡捕用生硬的中文吼道,手里的木棍不耐烦地敲打着地面。人群却没有退去,抗议的口号声反而更响亮了。有几个青年试图冲破巡捕的防线,往捕房门口靠近,嘴里喊着:“放出被捕的工友!”

    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像一道惊雷在人群上空炸开。瑾瑶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她甚至没看清是谁开的枪,只看见前面的人群像被潮水冲散般往后退去,尖叫声、哭喊声混杂在一起,填满了她的耳朵。她身旁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妇人吓得腿一软,瘫坐在地上,菜篮里的青菜和萝卜撒了一地。

    紧接着,更多的枪声接连响起,密集得像夏日的暴雨。瑾瑶看见一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捂着胸口倒在地上,鲜血从他的指缝间不断涌出,染红了他胸前的衣襟,也染红了脚下的石板路。那红色太过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