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以后叫先生(3 / 3)
人做事要坦荡实诚,不能昧良心!明白吗!”
最后彭刚又让王四上台,补了一张一工分和两工分的工分卡给王四:“我向来言出必行,一口唾沫一颗钉,王四,这是我答应奖励的五工分,一分不少。”
第二堂课,彭刚正式开始授课,教他们拼音声调以及笔画笔顺筑基。
昔日张釗所部的艇匪听到的法咒,实际上是彭刚当时在教授老二组的组员拼音。
这个时代採用的注音法,主要为直音法和反切法。
直音法为用一个字给另一个注音,例如肇,音兆;帝,音地;东,音冬。
反切法为用两个汉字相拼: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声调,二者快速连读即得目標字音。
例如,东,德红切。德(dé)取声母 d,红(hong)取韵母+声调ong,合併得 d+ong dong。
《康熙字典》所採用的就是直音法和反切法。
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有非常明显的缺点,掌握直音法的前提是本身就必须认识一千两三百个字,反切除了要掌握一千多个字之外,还容易收到口音的影响。
这些学生要都认识一千两三百个字,那他还上个屁的识字课,都可以直接开始教他们简单的算术甚至是代数几何了。
至於民国时期使用的注音方案,彭刚自己都不会,更不用说教了。
拼音这种经过歷史检验的伟大注音发明,於彭刚而言是最优的注音方式和最高效的扫盲工具。
有了拼音的基础,日后挑选出学习西方拉丁字母语言好苗子,也能更快地接轨上手。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彭刚处理红莲村的琐事之余,白天教授拼音声调、笔画笔顺,晚上教授弟弟妹妹以及二十几个文化底子好学生加减乘除,睡前再抽出一个时辰编写初级语文教材和数学教材。
虽然高强度的工作身心俱疲,但还是咬牙扛了下来。
只要这一批学生教完,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以后就能让他们当老师代自己授课,往后的教育工作,会轻鬆很多。
十月中旬,大冲附近的田地陆续完成了秋收。
王大雷带著大冲附近的山民將今年的租子运到的红莲村,各色粮食合计有七百八十石,加上这些粮食,彭刚的存粮能够支撑到明年春天。
“干得不错,秋收之后就是农閒,大冲那边暂时没什么事情了,你回去收拾收拾,带著家人去江口圩的炭行吧。”彭刚合上帐本,对王大雷说道。
到底是为王大作打理过產业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彭刚对王大雷的工作很满意,他身边正缺这样的经营型人才,萌生了將王大雷调到江口圩炭行的想法。
“团董还是信不过我”王大雷以为彭刚信不过他,故意要將他从熟悉的大冲,支到江口圩去。
“正是因为我信得过你,我才將你调到江口圩的炭行。”彭刚说道,“你忘了我本职是做什么的了”
“团......炭头”王大雷略一思忖,才想起来这位东主是个烧炭佬。
“这不就结了。”彭刚笑了笑,“你先过去接手炭行,后续我会派人协助你一起打理江口圩的炭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