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四大家族(3 / 4)

加入书签

是天地会中的翘楚。

张嘉祥在最得势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接受清廷招抚。

陈亚贵在最得意的时候选择自立门户,脱离天地会。

罗大纲现在也想脱离天地会。

说明这么些年下来,广西天地会的名声已经被糟践烂了,连他们天地会內部的领导层都对天地会失去了信心。

目下广西百姓对天地会的厌恶畏惧程度不亚於官府。

彭刚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现在已是早上十点。

公审武宣四大家族就是给武宣百姓看的,必须想办法让武宣城的百姓走出房门,让百姓们知道他彭刚以及上帝会有別於天地会。

他打这一仗,並不仅仅只是为了物资,更是为了名声、民心。

暗无天日的广西乃至全国需要一道光亮照进来,让他们看到希望,反抗的希望。

“在县衙门口开设十个粥棚,敲锣打鼓告诉全城百姓,我们上帝会在武宣城一日,便施一日粥。”彭刚交代陆勤和李奇两人去办这件事。

陆勤、李奇应答了一声便找来各自的下属安排操办此事。

“粮食金贵,县城里的百姓这么多,如此铺张,官仓里的粮食都顶不了多少天。”

陈承瑢已经把武宣城的粮食视为上帝会的財產了,听到彭刚每天都要在县城试粥,很是心疼,认为彭刚太过浪费。

乾隆朝颁布的《賑灾条例》標准是成年灾民每日供米五合,差不多半斤多点,儿童减半。

当然,这只是標准,实际执行起来每个成年灾民能领到儿童標准的米都算负责救灾的官吏清廉无比了。

武宣城拢共就万把人,彭刚就算按照清廷纸面標准的两倍进行施粥,並且全城的人都来喝粥,每天所要费的米撑破天也就一百三十石。

“武宣县城的百姓不过万余,每日施粥所要用的米不过一百三十石,假使我们在武宣城待十天,施粥所费米粮不过一千三百石。”彭刚反问陈承瑢道。

“难道上帝会的民心连一千三百石粮食都不值吗”

彭刚认为如果一千三百石粮食就能获得武宣县百姓的民心,很值。

况且,能在武宣城待上十天都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他要赶在清廷调集大军进入武宣之前离开武宣县城,以免被清军瓮中捉鱉,大概率是待不上十天的。

陈承瑢无法反驳,不再言语。

起初,听说“贼匪”们要施粥,武宣城內的百姓不愿相信,以为进城的这些“贼匪”是要將他们骗出去抢,骗出去杀。

到了下午两点钟,终於有几个飢肠轆轆的百姓壮著胆子来到县衙的粥棚前领粥。

发现真的能领到粥。

领到的粥不仅是稠粥,而且还能续。

这些戴著著红色领巾,负责放粥的后生仔態度还十分和善,看著一点都不像贼匪。

几个领了粥的百姓你一言我一语地低声攀谈了起来。

“哎哟!真的是米煮的,还是稠粥,不掺草糠!”

“去年我喝过官棚的粥,连一粒米都没咬著,满嘴渣滓。”

“去年官棚发的粥米糠没淘乾净,还有土。听说县里拨的米不过三成,剩下是兑的……唉,哪敢多问”

“谁说不是呢,我嘴碎了几句,还被放粥的衙役一顿好打。”

“再看看这些后生仔,我还没见过放粥的说话还这么客气的哩。”

“去年官棚的米都是陈年的,一碗粥喝到的虫子都比米多。”

“明儿我还来这边喝,这世道,喝一口算一口。”

“要是天天有这粥吃,老天爷也开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