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宗棠之饵(2 / 3)
所拒,曾国藩將对联中的“似”字改为“不”字。
此外亦有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左宗棠曾密会石达开或洪秀全的传闻。
传闻真假姑且不论,坊间能传出左宗棠的这些风言风语,多多少少能反映出左宗棠忠於华夏而非某一特定王朝的传统儒家士大夫心態。
左宗棠未能与太平军走到一起的根本性障碍还是在於儒家信仰为太平天国所践踏,视太平天国的尊洋教、反孔之举为文化灾难。
比起自己的怀才不遇,对清廷选拔制度的不满,左宗棠更无法接受太平天国要从根本上摧毁这一制度。
左宗棠最终选择镇压太平军,既是儒家传统价值观的驱动,亦因清廷的破格重用(一年升巡抚,两年任总督)填补了其政治抱负的遗憾。
眼下左宗棠尚是白身,未得到清廷的破格重用。
无论是否能將左宗棠爭取过来,总要一试。
歷史上,负责守长沙的是张亮基,只是张亮基是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才调任湖南巡抚的,现在才是咸丰元年四月。
目下坐镇长沙的湖南巡抚是骆秉章,彭刚不清楚左宗棠现在是否已经到了长沙,协助骆秉章守长沙,亦不知左宗棠现在具体在哪里,想主动上门拜访左宗棠几乎不可能。
既然没办法主动找左宗棠,那便试著以李星沅尸身为饵,看看左宗棠能不能来零陵一趟。
李恆颤抖的双手捻著两封信,壮起胆子哆哆嗦嗦地请求道:“大王能否开恩,让我见家父遗体一面”
“秉弦你带他过去看一眼。”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彭刚点点同意了,对黄秉弦说道。
安排完李恆送信捎话,彭刚带上这几天起草的檄文,提著早已备好的新鲜五肉来到老师刘炳文的住处。
他对写檄文一事不擅长,零陵本地的士子不是跑了,就是已经提前去长沙准备今年清廷开的恩科。
儘管彭刚已经把要求从生员降低到凡是考上过童生,皆可直接到永州府衙署递上名字直接见他,仍旧是应者寥寥。
目前为止,彭刚帐下只有刘炳文这么一位进士。
彭刚专门安排了一个排的卫兵保护刘炳文一家的老小的安全,但並未限制刘炳文的人身自由,只要刘炳文不离开左军营伍,刘炳文能够在卫兵的陪同下四处走走看看。
在全州城的时候,刘炳文就喜欢到各营伍观察左军,尤其是喜欢去童子营。
这或许是刘炳文的职业使然,刘炳文是在贵县开学馆教书的。
彭刚的童子营就是一个移动的大学营,教授那些孩子最基本的语文、数学知识。
三期学员也在童子营中,由於目前左军各营伍伤亡的基层军官伤亡很小,彭刚还没有从三期学员中抽调人员补充入军。
因此三期学员反而是学习训练时间最长的一期学员。
唯一遗憾的是彭刚军务繁忙,很少有时间给三期学员亲自授课,只能抽空不时到童子营走走,检查三期学员的学习训练情况。
三期学员的学习时间更充裕,文化成绩要比二期学员好一些,不过和一期还是没法比。
一期学员最早只有二十四人,而且还是彭刚手把手亲自教。
彭刚暂时没有抽调三期学员扩军的想法,更倾向於让他们继续深造,择其成绩优异者,教授一些进阶的知识,比如基本的地理常识和物理常识。
刘炳文住在距离永州府衙署一里左右的一处宅院,这处宅院原本属於本地的望族周家,这家人以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人自詡。
来到宅门前,门口的两个卫兵立正向彭刚敬了一记军礼,彭刚微微点头还礼。
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