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左宗棠(3 / 5)
骂走。
待打开竹门,看到的是两副熟悉的面容,左宗棠遂收敛起脸上的怒意,展顏道:“原来是筠仙,仲毅,我当还是那两个不识趣的奴才,见谅。”
“刚刚得了半篓好茶叶,特地带半篓来和季高一同品品,顺便谈论谈论时局。”郭嵩燾抬起手中的竹篓子,说明了来意。
郭嵩燾兄弟和骆秉章的家人前后脚到访,左宗棠已经猜出了郭嵩燾兄弟的来意。
左宗棠一面迎郭嵩燾兄弟入院,一面嘟囔道:“这篓子好茶叶,莫不是骆抚台送你的”
交往多年,郭嵩燾了解左宗棠的脾气,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不愧是湘阴臥龙,料事如神。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我既收了骆抚台的茶叶,多少也要替人家走一趟不是”
左宗棠仕途不顺、隱居乡野期间是入赘的周家,连他住的柳庄也是周家给建的。
周詒端还是左宗棠的贤內助,左宗棠绘製全国舆图之时,多得周詒端协助。
周詒端的家庭地位很高,不必迴避左宗棠的朋友。
左宗棠收下郭嵩燾的茶叶后,周詒端遂亲自接了茶叶前去烧水泡茶接待客人。
左宗棠在白水洞的居所乃草建而成,条件比较简陋,搬了桌椅於小院內接待了郭嵩燾兄弟。
“不知季高对粤西教匪是何看法”
三人坐定,不等上茶,郭嵩燾便询问左宗棠对粤西教匪的看法。
粤西教匪是时下湖南士子间最为热门的话题。
“我对粤西教匪也只是道听途说,不甚了了。
教匪在粤西起事的时候听说不过两三万人,算日子,距离粤西教匪举旗起事才过去不到一年半。
粤西教匪不仅发展了数十万余眾,还两次包围了省垣。本朝立国二百余年,从未有过发展如此迅速,攻略城池如此之多的匪军。
足见教匪深得人心,亦足见国事败坏到了何等程度!”左宗棠无所顾忌,大大咧咧地说道。
“如此说来,依季高之见,这粤西教匪平不了了”郭嵩燾眉头微蹙,忧心忡忡地问道。
“粤西教匪虽得人心,不过跟著教匪闹腾的多是些目不识丁的氓蒙,他们信奉所谓的洋上帝,其他神明一概不信,走到哪里砸到哪里,连文庙都砸,这是粤西教匪的一大败笔,將天下读书人推到了对立面。纵然他们能打下半片江山,也守不长久。
再者,歷朝歷代以宗教笼络人心、趁机起事者层出不穷,远者有太平道,近者有白莲教。
不过他们都是拿本土的教义为號召,唯独粤西教匪拿洋教来做文章,实在不智。洋人贩卖鸦片、逼我开埠通商、讹我赔款、割我疆土,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对洋人藏怒积怨。
长毛早晚要败在这两件事情上,不过”
说到一半,左宗棠开始显得有些游移不定,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过什么季高你就別卖关子了。”郭嵩燾催促道。
“不是我卖关子,而是我確实拿捏不准。”左宗棠从周詒端手中接过茶盏,示意郭嵩燾用茶。
郭嵩燾兄弟谢过周詒端,端起茶盏吹了吹茶杯上的热气,小嘬了一口茶水,端盏於手,等著左宗棠继续说下去。
左宗棠泯下一口茶润了润喉咙,继续开口说道:“我看过李臬台(李卿谷)之子李少樵(孟群)所编写的《贼情汇编》,李少樵是桂平知县,教匪兴起於桂平县,李少樵亲眼见证了粤西教匪的兴起,他写的东西,应当是可信的。
李少樵在书中说,粤西教匪分长毛和短毛,长毛信教,短毛不信教。
从湘南逃到长沙府避难的一些乡绅也说,短毛確实不信教,也不砸文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