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北殿轻取汉阳 汉口(2 / 3)
装与清军迥然相异的骑兵气势汹汹地扑向汉阳城,嚇得两腿发抖,只能扶墙勉强站立。
汉阳知府董振鐸虽是汉人,可他是汉军镶黄旗人,要为大清尽忠。
仓促组织起来的衙役民壮都是汉阳当地的日子人,没有为大清效死尽忠的觉悟,见短毛杀来了,立时作鸟兽散。
黄大彪由此得以带兵攀墙入城,从城內打开城门,轻取汉阳府府城汉阳。
攻占汉阳,毙杀带著二三十名包衣负隅顽抗的汉阳知府董振鐸。
黄大彪只留下两个排控制汉阳城,准备迎接后续的部队入城。
他自己则带领两个排,於长江、汉江交匯处的南岸嘴僱佣船夫渡过汉江,没有遭遇到任何抵抗,轻鬆地占领了空无一卒一勇的汉口。
前后不到三个时辰,北殿以一个连,不到两百人的兵力,便攻占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
仅有五名教导营一连的將士在汉阳城追歼董振鐸的巷战中受了轻伤,无一人阵亡。
日暮时分,紧隨北殿教导营一连之后的教导营二连、三连相继进驻汉阳、汉口。
北殿对汉阳、汉口两地的控制愈发稳固。
入夜,彭刚本人在教导营四连的簇拥下进入了汉阳城,並发榜安民,开设粥棚。
“对面的武昌城怎么在著火”
进入汉阳城,彭刚登上汉阳城城墙眺望长江对岸的武昌城,发现武昌城城墙之外火光四起、烟焰上腾,询问隨侍左右的黄大彪是怎么回事。
黄大彪回答说道:“湖北巡抚常大淳、湖北提督双福要清除武昌城外的民居商铺,勒令城墙外的居民离开住所,给予了三天期限让城外居民搬离。
常大淳、双福又担心咱们突至、城外居民跟了咱们。
竟出尔反尔,晚上趁著城外百姓熟睡,命武昌城內的兵勇縋城而出纵火焚屋舍,武昌城外的百姓死伤甚重。
我刚来汉阳城的时候,武昌城外的大火就在烧了,直到现在都还没灭。
听逃过江的百姓说,清军兵勇突然放火,他们反应不及,很多人被活活烧死。被烧死的还是幸运的,被烧得半死不活,还吊著一口气的,那才遭罪,好些个女娃脸都被烧毁容了。”
“衣冠禽兽!这他娘的是一省巡抚提督.呸!这他娘的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彭刚愤然不已。
明清时期的市民,大多数是住在城外郊区,能住在城墙之內的,只占十分之二三。
武昌城外,少说有十万上下的百姓居住,说烧就烧,实在是耸人听闻。
这些满清官员,眼里只有自个儿的顶子,压根没有把武昌城外的十万生灵的性命当回事。
“咱们在衡阳抄他常家没白抄,早知如此,应当对常家再狠些,还是太宽容了,满清的官员,没一个好货。”黄大彪向彭刚请示道。
“已有武昌外城的百姓从过江来投咱们,我刚来汉阳、汉口时兵少,无力接纳。现在殿下来了,已有一个完整的营进驻汉阳、汉口,是否接纳武昌城的难民”
“组织船队,將对岸的难民运过来吧,汉阳、汉口已经是咱们的了,咱们不差粮食。”彭刚微微点头,示意黄大彪购船组织本地船夫前往对岸运输难民。
至於查抄汉阳、汉口两地大绅巨贾金银財货之事,缓一缓也无妨。
反正教导营已经控制住了汉阳、汉口,这些金银財货也跑不掉。
常大淳、双福出尔反尔,武昌城外的居民,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皆对常大淳、双福恨之入骨,巴不得生啖其肉。
黄大彪的船队刚刚渡过长江来到岸边,还没说明来意,沿岸的难民纷纷主动来找黄大彪,一点也不怕官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