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百废待兴(3 / 4)

加入书签

可怜天下父母心,向荣晚年一门心思为儿子向继雄铺路,奈何向继雄能力平平,一直没有机会冒尖。此事一直是向荣的一块心病。

骆秉章想把向荣留在湖南,最好的方式无疑是了却向荣的这块心病。

“向某代犬子谢过骆抚台!”

骆秉章愿亲自出面保奏向继雄为长沙协参將,向荣大喜过望,起身向骆秉章致谢。

岳州府境內的两处清军大营告破,彭刚的北殿正式接管了巴陵-武汉三镇的防线。

留下罗大纲镇守巴陵,彭刚乘船返回了武汉三镇。

彭刚回到汉阳城的时候,杨秀清等人在给彭刚留下彭刚所需的牛、农具、二十门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四百担火药后离开了武昌。

太平军的船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浩浩荡荡,顺流而下,直趋江寧。

太平军一走,九省通衢之地的武昌城遂成为了一座空城。

彭刚带领北殿营伍渡江进驻、接管了萧瑟淒凉、百业萧条的武昌城,以原来的湖广总督衙署,东王府为新的北王府。

由於当初太平军是速克武昌,武昌城內的守军並未组织起像样的还击。

武昌城內的建筑,尤其是各个衙门,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加之各殿的土营对各殿王府进行过修缮,以维持王府应有的气派。

彭刚接手的湖广总督衙署,和战前基本上没什么两样,换块北王府的牌匾,就可以直接当北王府用。

武昌城城內的建筑除了文庙之外大多完好,不过城外战前为湖北巡抚常大淳和提督双福所焚毁的外城地区,则还是一片废墟。

太平军本就没有久留武昌的打算,志在江南。

加之太平军素来不重视建设,故而外城原来是什么样,彭刚接手时仍旧是什么样。

彭刚是要恢復武汉三镇秩序的。

这秩序,自然是包括武昌的经济秩序。

进驻武昌的第一件事,彭刚便是勒令拆了讲道场(原阅马场)的木料,用於修復文庙,为日后的开科取士作准备。

同时给每个营伍划了包干区,清理武昌城外的废墟,为外城的重建工作作准备。

安排完这些,彭刚召集预备役的教官何清风来武昌北王府的大殿,以了解预备役营伍的情况。

武汉三镇乃四战之地,留了一万三千常备部队在岳州府给罗大纲用於镇守武汉三镇的西门户。

彭刚手头上仅剩万余常备部队用於分防武昌府、汉阳府境內的控制区。

太平军东下之后,武昌府、汉阳府以东的黄州府也沦为了无主之地,彭刚需要派兵接管黄州府,以屏护武昌、汉阳二府。

对三个府的大片地区实行有效的控制,彭刚手头上的万余常备部队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必须动用预备役部队,为常备部队分担一些防务压力。

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尤其是野战能力,和常备部队有比较大的差距。

不过让预备役部队承担守城,后方巡防一类强度较低的军事任务,预备役还是能够胜任的。

如此,也能节省下不少宝贵的常备部队,作为战略机动部队,以更加主动从容地应对清军的反扑。

“包含新近编练的两个湖北团在內,预备役有七个团,合计两万一千人。”

步入北王府大殿,预备役的教官何清风如数家珍般地向彭刚介绍了当前预备役营伍的情况。

“预备役的广西老兄弟,只剩下两个营了,还都是在桂林和全州招募的广西老兄弟。

预备役的中间力量是咱们在湖南的永州府、衡州府两府所招纳的新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