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征伐四方(3 / 5)

加入书签

传教事业的大户,功勋卓著,杨秀清毫无缘由,不声不响地夺了辅殿执掌圣库之权。

冯云山觉得杨秀清此举有些太不近人情了,有卸磨杀驴之嫌。

虽说韦昌辉曾为此事专门找冯云山抱怨,向冯云山大倒苦水。

可冯云山本就是个重情义的人,即使韦昌辉不找他抱怨,他也会为韦昌辉出这个头,问个公道。

“三哥气色不是很好。”

杨秀清一面迎冯云山自仪门入府,一面说道。

自入武昌,杨秀清开始变得极为重视规矩与等级尊卑。

东王府的仪门基本上都处於大门紧闭的状態,连东殿的国宗、功勋老將都只能从东王府的偏门进入东王府。

东王府的仪门还是头一回开门迎客。

“四弟是天国的顶樑柱,肩上担著天国的江山,担子太重了,天国不能一日无四弟,我们几个兄弟理应为四弟分担些压力。”冯云山步入东王府大殿落座,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七弟镇湖北,八弟镇安徽、江西为四弟分担了些压力。唯独天京的五弟,赋閒无事,五弟精钱穀之事,原来就掌著圣库,把天国的钱粮打理得有条有理。

依我看,天京城的百工衙门,不如交由五弟打理,四弟肩上的担子也能轻些,好专注天国军政。”

杨秀清自然不会因冯云山的一席话就把已经攥到手里的权力放出去的道理,开口说道:“五弟不仅精通钱穀之事,乃我天国柱石,我岂会让五弟一直閒著。”

值此时,很有眼力劲的东殿右二承宣李寿辉奉上了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等人轻取镇江、扬州的消息,打断了两人的谈话:“稟东王殿下,南王殿下,镇江、扬州大街,两地绅民簞食壶浆,以迎天军,扬州良商江寿民筹得白银十五万两,粮米八万石乘船来天京进贡。”

“好!好!好!”杨秀清大喜过望,连说了三声好,旋即问道,“果然是良商,江寿民的船队现在到哪里了”

镇江、扬州皆为漕运重镇,杨秀清的心理预期是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攻取镇江、扬州。

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仅用不到十天的时间连下两座重镇,多少还是给了杨秀清一点小小的惊喜。

显然,江南的清军要比杨秀清预想的还要不堪,这对於天国而言是重大的利好。

“已过征仪,近日即可抵达天京。”李寿辉回覆说道。

“很好,到了天京后,让他直接来见我,我有重赏。”杨秀清頷首道。

虽说太平天国今非昔比,已经是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

不过十五万两白银,八万石粮食对太平天国而言仍旧不是一个小数目。

眼下天京初定,天国正需粮米。

更何况江寿民等人是主动进贡,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满心欢喜的杨秀清决定亲自接见赏赐江寿民,以彰表四方。

“四弟,那百工衙门的事情”谈话被打断的冯云山罕见地表露出不悦之色,恶狠狠地瞪了李寿辉一眼。

“天国不应当局限於江南一隅之地,三哥也都听到了,清妖目下正虚弱,正是犁庭扫灭京师妖穴,诛杀咸丰妖头,一统江山的大好良机。”杨秀清岔开话题,態度强硬地说道。

“百工衙门之事,日后再议不迟。”

武昌城內张灯结彩,自离开平在山后,彭刚终於得以过上了一个安稳的年。

较之刚刚经歷战火的天京,经过三个多月休养生息,填民实城、又不行馆衙制度的武昌更具烟火气,百业初兴。

长江上的舟楫往来如织,穿梭於武昌、汉阳、汉口之间。

彭刚的兄弟姐妹,除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