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汉阳兵工厂(2 / 5)

加入书签

/p>

彭刚单臂將唐錚稳稳扶起:“得你这样的巧匠,乃我之幸,且慢欢喜,我尚有要事相询。”

自製的重炮试射成功,製造重炮技术层面已经不存在问题,彭刚现在很关心重炮的造价问题。

他引著唐錚走向那尊尚有余温、散发著金属热气的巨炮,手掌拍了拍那乌金般的炮身,发出沉实的闷响:“如此神兵,自熔炼第一炉铜水至今日试炮,前后耗时几何”

唐錚抬起的衣袖用力擦了把脸,努力平復激动的心绪,声音还带著颤抖:“稟殿下,若按清廷军器局里的章程,这等两千斤重炮,从呈文请款、採买料件到最终验收入库,拖上一年半载也是常事!其间贪墨剋扣,工序能省则省。而此番……”

言及於此,唐錚胸膛一挺,自豪地说道:“我等三班轮替,炉子日夜不熄,自开工到成形,刨去翻砂制模、阴乾等待的时日,真正全力施为的时间,只有二十三天!”

“二十三天!”彭刚眼中精光一闪,这效率远超他的预期。

“好!好!好极了!如这般速效,所费工料几何一铜一铁,一煤一炭,都占据实细细报来我听。”

唐錚如数家珍般地报导:“此炮主体乃是汉阳铁厂冶炼的上好精铜好铁,熔以江西精煤,皆是真材实料。总计耗用铜一千二百斤,熟铁八百斤,精煤逾三千斤,另有砂石、粘土、木炭及诸多杂项不计。”

唐錚略一沉吟,心中飞快计算出了结果:“若折算成银钱,所有工料损耗食宿一併算入,造价约在五百五十两上下!”

这个数字报出,知晓清廷內情的左宗棠都不由地吸了口气:“五百五十两据我所知,清廷军器局若想造出此等良炮,需用上等滇铜与闽铁,核销帐目最少也得在一千六百两甚至更多。”

儘管左宗棠已经猜测出汉阳兵工厂造的重炮造价肯定要比清廷同量级的炮低,可当听到汉阳兵工厂所產的重炮造价只有清廷军器局的零头时,左宗棠还是有些绷不住。

即便在贪瀆情况稍微好点的康熙年间,一门两千斤的神功將军炮,造价也是八百两到一千一百两之间,质量也未必见得比汉阳兵工厂造的这两门重炮要好。

“殿下明鑑!”唐錚情绪陡然变得激动起来,说话的声量也提高了不少。

“清廷之炮,价高而质劣,其弊尽在贪腐。上官层层盘剥,经手人人染指,採买料资时便先虚报价格,入库时再以次充好,铁料掺沙,铜料减成,实际用到炮上的料银恐不足报帐的三四成,余下的……全进了贪官污吏的囊中!

我北殿工匠,饱食尽心,只为建功,所费每一两银子都实打实用在工料之上,绝无中间剋扣之弊,故而我北殿五百五十两造出来的炮,远胜清廷一千六百两造出来的炮。”

唐錚是广东军器局出逃的工匠,造这两门重炮的工匠,多系湖北军器局出身。

曾为军器局中人,清廷各省军器局的弊病,唐錚要比左宗棠更清楚。

一门两千斤的优良重炮造价五百五十两,这个造价確实称得上是物美价廉,要比彭刚预期的八百两还要低。

在武宣东乡会战时期缴获的重炮寿命基本都到头了,驻防巴陵的重炮营营长多次向彭刚匯报,武宣东乡战役期间从向荣手里缴获的那批重炮,部分炮炮膛后部、炮耳等应力集中处,已经出现肉了眼可见的细小裂纹,更有四门已经烧膛,无法再用。

清廷军器局造的炮没有安全冗余可言,彭刚不敢拿用金银堆出来的宝贵老炮兵去赌大清军工的质量。

眼下岳州前线对重炮的需求缺口很大,在打通洋人的军火购买渠道前,彭刚只能通过自製来填补其中的缺口。

再者,向洋人购买更先进,质量更好的军火也只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