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寧失之於严,不失之於宽(1 / 6)

加入书签

第309章 寧失之於严,不失之於宽

“涤生兄乃我朝柱石,理学名臣,此番皇上特旨夺情,遣涤生回籍帮办团练,实乃湖湘之幸!来,诸位,我等共敬涤生一杯!”

湖广总督骆秉章也站出来捧了曾国藩一番,为曾国藩站台。

张亮基在得到前任云贵总督林则徐以治绩卓著保荐,被道光皇帝破格擢用之前,不过是一知府。

收到咸丰皇帝的圣旨后张亮基又一路跋山涉水,仓促从昆明来到长沙就任,消息较为闭塞,有些事情张亮基还不甚明了。

骆秉章在京师做了十六年的京官,虽离京多年,但在京为官时所经营的关係网和信息渠道尚在,他的消息要比张亮基灵通。

骆秉章清楚和其他帮办团练不同,咸丰特地赏赐了曾国藩一串御用的东珠手串,许以曾国藩的权柄也比其他团练大臣更大。

其中缘由除了咸丰皇帝重视湖南团练,视湖北的短毛为心腹大患外,亦有恭亲王和肃顺在背后竭力为曾国藩担保之故。

骆秉章极为佩服曾国藩钻营之能,政治嗅觉之敏锐。

曾国藩能在道光朝创下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升官记录不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曾国藩背靠的穆章阿这棵大树倒了,他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这么快和恭亲王、肃顺他们搭上了线,隱然有成为两朝重臣的势头。

“儒斋(骆秉章)、石卿(张亮基)言重了,折煞国藩也。”曾国藩缓缓放下筷子,在京为官多年,他的湘乡土音都带了些地道的京味。

“国藩此番回籍,乃为守制之身,蒙皇上天恩,委以帮办团练之责,实是惶恐万分。儒斋、石卿皆乃封疆大吏,总揽全局。

国藩所能做的,不过是在你们两位督抚麾下,於剿匪事务上尽些绵薄之力,拾遗补闕罢了。一切大事,自然还需儒斋、石卿运筹帷幄,居中调度。国藩沐浴天恩,粉身碎骨难报,必与儒斋、石卿勠力同心,共保桑梓,同御粤西髮匪。”

曾国藩这番场面话虽然说得漂亮受用,但张亮基是真的想听听曾国藩在团练这一块具体有何方略,而不是空洞的场面话。

许是宴席內人多眼杂,曾国藩不愿多说吧,张亮基心里这么想著。

张亮基心里虽在轻声嘆气,不过脸上仍旧保持著和煦的笑容,连连摆手道:“涤生兄太过谦了!太过谦了!”

宴席气氛至此,可谓融洽至极。

湖南官绅们就著本地珍饈美味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待宴席应酬结束,湖南布政使潘鐸、按察使岳兴阿、长沙知府朱孙貽、长沙本地大绅黄冕、孙观臣等湖南官绅们渐次离开。堂內仅剩下骆秉章、张亮基、曾国藩三人后。

张亮基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倾向曾国藩,说话的语气也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涤生,如今粤西髮匪肆虐,粤西髮匪虽暂离湘境,然湖南境內的匪患、会党依然猖獗,各地团练亦是纷杂无章。不知涤生对於编练乡勇、肃清地方,可有初步章程你我一体,但说无妨。”

方才的宴席虽然热闹,但后面基本上都是底下的那些人在喝。

张亮基、骆秉章为湖湘封疆大吏,位高权重,他们两人不主动举杯,底下的人也没胆子敢劝他们两人喝酒。

他们两人只是在开席时意思意思,表个態喝了几杯,两人的脑袋都还比较清醒。

张亮基来长沙的途中,留意过湖南境內沿途的情况,湖南境內匪盗蜂起,情况不容乐观。

曾国藩闻言,也敛去了些笑容,沉吟片刻,方才缓声说道:“石卿垂询,国藩敢不竭诚以告诚如石卿所言,当下局势,非练就一支得力的乡勇不可。

更新不易,记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