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以小人之心度北王之腹(4 / 5)

加入书签

”彭刚不假思索地说道。

黄州府黄梅县。

持续的乾旱与战乱留下的创伤,让这片本就贫瘠的土地显得格外凋敝。

田野荒芜,村落萧索,百姓面有菜色,眼中儘是茫然与饥饉。

新近投诚北殿、仍留任黄梅知县的杨壎,站在破旧的县衙门口,望著冷清的街道,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黄梅县的官仓社仓里不多的存粮在东殿兵马过境之时,早就被东殿给卷得一乾二净,空空如也,连仓库里的老鼠都饿跑了。

无钱无粮的杨壎面对黄梅县的春荒倍感无助。

师爷陈克让也在一旁唉声嘆气:“东翁,武昌那边还没有回信,黄梅县地处前线,殿下该不会是不管黄梅县百姓的死活了吧”

作为一个比较资深的钱穀师爷,官场那套等、靠、推、拖的作风他太熟悉了,层层上报,公文履行,等粮食批下来,黄梅县怕是饿殍早已遍野了。

陈克让几乎已能想像到彭刚冰冷敷衍的回覆,甚至是一顿申斥。

毕竟他的东翁杨壎是一个降官,寸功未立,开口就要粮,一要还就是八千石。

陈克让越想越发觉得北殿的賑灾粮拨付下来的可能性很低,即使拨付也只会拨个三五百石头做做样子,最后把賑灾不利的罪名安在他和杨壎身上。

借他和杨壎的小命,以平息黄梅县百姓的怒火。

思及於此,一股寒意直窜陈克让的脊背。

比起实打实的八千石粮食,一个投降的知县和几个师爷確实没什么分量,无足轻重。

“殿下应该不是这样的人。”杨壎咕噥了一句。

杨壎嘴上虽然这么说,可他心里和陈克让一样,也是忐忑不安,没有把握。

毕竟黄梅县是作为屏护武汉三镇后方的缓衝区,彭刚即使不拨给黄梅县賑灾粮,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换作他杨壎在彭刚的那个位置上,也会更倾向於向武昌、汉阳二府倾注更多的资源,黄州府终究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杨壎和陈克让正愁眉不展间,一名衙役连滚带爬地衝进县衙,声音因极度激动而有些变调:“老、老爷!来了!来了!”

杨壎猛然站起,激动地抓著衙役的肩膀追问道:“北王殿下给咱们黄梅县拨付春荒賑灾粮的公文下来了”

“不是北王殿下的公文下来了,是粮、粮船!好多粮船!打、打著北殿旗號的粮船,已经到了长江边上的新开路码头,运粮的总爷让咱们去接收粮賑灾!”

杨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踉蹌著衝出县衙,骑上马,准备前往新开路的码头。

到了城门,只见五团团副侯继用已经在城门口等待杨壎,隨杨壎一同前往新开路码头领运賑灾粮。

一路兼程赶到新开路,眼前的景象让杨壎彻底呆住了。

放眼望去,新开路码头外围全是驮著重载的骡马车和手推车。

眼前的情景也让陈克让面露愧色,北王並没有放弃黄梅县的百姓,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北王之腹了。

码头附近,穿著北殿交领军袍的將士和船夫水手正在將漕船上的粮食一袋袋扛下船装车。

粮车上的麻袋堆积如山,每辆车上都插著一面小小的杏黄旗,押运的北殿將士虽风尘僕僕,却纪律严明。

负责押运,协助黄梅县賑灾粮分发工作的税警营营长丘仲良见侯继用携头戴乌纱帽的杨壎来到了码头,快步走向杨壎,递上公文,说道:“杨知县!奉北王殿下諭令,八千石賑灾粮已运抵黄梅县!请杨知县即刻清点接收,放賑粮食,不得有误!”

“八……八千石!”杨壎接过那沉甸甸的文书,双手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