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时移人易(2 / 5)

加入书签

彭刚的指挥,受石达开直接指挥的情况反而比较少见,石达开对此意见颇深,常与秦日纲闹得不快。

当然,秦日纲多数情况下是归杨秀清指挥,洪秀全金田起义没多久就不过问军务了,彭刚也只是在经略黔江南岸的莲山、龙山根据地的时候指挥过秦日纲一小段时间。

比之与石达开,名义上为翼殿之人的秦日纲和杨秀清更像是直接的上下级关係,也更像东殿的人。

秦日纲位高权重,乃诸王之下第一人,虽无王之名,但王之实。

“就算翼王和顶天侯走得近,他们也走不到一处去。”彭刚落座嘬了口热茶,说道。

“顶天侯已趋附东王,唯东王马首是瞻,东王其实不必多此一举。”

石达开的核心班底是宗族和那帮村的老乡。

秦日纲的核心班底是宗族和龙山银矿场的矿工老兄弟。

一殿不容二族,就冲这一点,杨秀清就算不刻意疏离石、秦二人的关係,石、秦二人也走不到一起。

“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等皆是天国宿將,俱有將才,他们北伐倒是合適的人选。东王让他们几位驻扎扬州,似是有意让他们沿运河北上取清廷河督驻地清江浦。”左宗棠接过黄大彪递上的茶水,端盏於手,並不急於喝茶。

“西殿多將才,林凤祥、李开芳是当世良將。至於顶天侯,还欠些火候。”彭刚放下茶盏,对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作出了评价。

“东王意思是北伐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略地,靡时日。河督杨以增,漕督杨殿邦都在清江浦。两位总督齐驻清江浦,清江浦总归是有几千兵马的,清江浦又为控扼运河、黄河的重镇,防备必然森严,啃下清江浦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儘管彭刚和秦日纲的私交更好,但凭良心说,林凤祥、李开芳两人是比秦日纲更出色的將领。

林凤祥、李开芳从1848年底攻打紫荆山蒙冲王作新的围堡起,就跟著萧朝贵打了一路的硬仗,作战表现要比秦日纲好得多。

秦日纲的高光时刻是在起义初期,同罗大纲携手和满清南疆第一名將张必禄的川黔旧部在黔江南岸的山区打得有来有回。

自离开了黔江南岸的根据地,秦日纲的作战表现比较一般。

当初撤围桂林,北上湘桂走廊的过程中就很能说明问题。

太平军仓促撤围桂林,以致营伍被清军偷袭,杨秀清抵达全州城后追责。

秦日纲挨了杨秀清的板子,以示惩戒,西殿的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乃至吉文元都没因此事挨杨秀清的板子。

彭刚虽然没有详细了解过太平军主力撤围桂林的具体经过,可这不妨碍他从杨秀清战后追责处理的结果,推测出这些太平天国的將领们在撤围桂林时的表现。

如果杨秀清不打算派遣一王北伐,林凤祥、李开芳这些西殿的核心將领就是最合適的北伐掛帅人选。

秦日纲官衔能压林凤祥、李开芳一头,不代表能力也能压林凤祥、李开芳一头。

秦日纲和西殿过往没有协同作战的经验。

再从军事层面考量,若杨秀清命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一起北伐,无论是让秦日纲掛帅,还是让秦日纲担任副帅,都是一步臭棋。

“要是东王急得连清江浦都不想打,只能弃苏北,过滁州、取凤阳,从皖北渡河北伐。”左宗棠来回踱步思考。

“既然东王追求快,山东多半是不会打的,绕过山东只能从河南方向出兵继续北上,河南多平原,是骑兵的用武之地,天军之长在步兵,骑兵是天军的短处,东王若如此北伐,殊为不智.”

左宗棠也觉得杨秀清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