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轮船来航(3 / 3)
巨舶,令他们大开眼界。
最令人骇异的是,船体两侧巨大无比、疯狂转动、极为有劲的水轮(明轮),居然能激扬起如山般的白色浪。
彭刚于临江的汉阳门城楼负手而立,面如止水地凝望着已经靠岸的蒸汽明轮船。
比之武汉三镇百姓的惊骇,彭刚更多的是对这种过渡阶段的混动船只感到好奇。
眼前的这些蒸汽明轮船看着光鲜唬人,其实缺点也很多,被更先进的暗轮船,即靠藏在船体水线下的螺旋桨推进的船只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任何新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的蒸汽机效率很低,非常耗煤,故障率也比较高。
19世纪中叶是蒸汽明轮船,尤其是远洋航行的蒸汽明轮船,几乎全都是蒸汽机加风帆动力组合的混合动力方案。
只有在风力聊胜于无,有稳定燃料补给站、维修站的内河航道,才会摒弃风帆,使用蒸汽动力进行航行。
彭刚的目光聚焦于悬挂白船旗的英舰百合号上,这艘英舰和彭刚在后世在照片中看到的鸦片战争中的明星英舰复仇女神号很像。
彭刚身侧的左宗棠则望着压迫感十足的蒸汽明轮船喃喃自语道:“彼之机巧,已至于斯乎这便是林公口中的船坚炮利吧。”
后面的话,左宗棠不敢再说下去,只剩下无尽的危机感与惶恐。
虽说左宗棠曾在湘江夜话时听林则徐跟他讲述过洋人的火轮船,魏源的“洞夷”之书《海国图志火轮船说》中也图文并茂地简要描述介绍过火轮船。
但言语文字的描述与亲眼所见带来的震撼相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一个是需要靠自己脑补想象的文字,一个则是真真切切地就呈现在自己面前。
汉阳门城楼上的左宗棠,甚至已经能够隐约闻到刺鼻呛人的煤烟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