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偷塔(2 / 4)
不停蹄,直接扑向位于湘江畔、即此行的核心目标——湘勇设在湘潭的造船厂!
人去厂空的造船厂内一片狼藉,只剩下五六艘尚未完工的长龙船、快蟹船船体孤零零地架在船坞上,还有许多堆积如山的优质木材、帆布、桐油、铁钉等造船物资。
“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地焚毁,一根木头片子也不给湘勇留下!”罗大纲厉声下令。
“搜寻造船厂的工匠,好生劝说他们到武昌去,就说咱们会给他们安家,找活干。”
收到罗大纲指令的北殿将士立时四处搜寻,能带走的造船厂物资打包装船带走。
实在带不走的,拆不走的,泼洒桐油点火焚毁。
顷刻间,造船厂便燃起了冲天大火,烈焰腾空,浓烟滚滚,那些耗费了曾国藩、罗泽南、彭玉麟等人大量心血和银钱的半成品战船、船坞、码头,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至于停泊在船厂附近码头、战前湘勇来不及转移走的四十余艘征用来的老旧民用船只。
能正常航行以及简单修补后就能开走的船便直接编入队中,一些过于老旧或损坏严重,短期之内无法修复的,则付之一炬。
南征的北殿将士来如疾风,去如闪电。
在彻底摧毁目标、缴获了大量可用船只后,罗大纲毫不恋战,命两营部队带着劝说而来造船厂工匠及其眷属,战利品,迅速登船,顺湘江浩浩荡荡地北返岳麓山大营。
罗大纲拿下湘潭,一把火烧了湘勇水师的命根子湘潭造船厂没有在湘潭停留很久,很快便马不停蹄,剑锋再次南指。
这一次,罗大纲的目标更加致命,乃是湘勇赖以生存的根基,钱粮囤积的大本营衡阳。
短毛军兵锋之锐,已让湘南清军闻风丧胆。
衡阳城内,获悉短毛已经拿下了湘潭,正乘船朝着衡阳而来,留守的官员和大部分绿营兵、湘勇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罗大纲的部队还没抵达衡阳,便已纷纷弃城而逃。
然而,就在这一片溃散投降的逆流中,却有一支队伍如同激流中的礁石,毅然选择了坚守衡阳。
此人便是曾国藩的亲信、血气方刚的湘乡县书生蒋益澧,以及其麾下一营四百余名从湘乡老家带出来的子弟兵。
这些湘乡县湘勇,与曾国藩、罗泽南、蒋益澧是同县同乡,利益相连,情感深厚,是湘勇中最为死忠的一群人。
正因如此,曾国藩才让蒋益澧带着这群湘乡县出身的湘勇留守衡阳大本营,以保衡阳城无虞。
曾国藩有想过自己会出师不捷,但没有想过彭刚居然会直接发兵攻打距离长沙有四百多里水程的衡阳城。
曾国藩对衡阳城的兵力部署是针对湘南反清会党武装而制定的,防备湘南反清会党武装攻打衡阳城绰绰有余。
可面对北殿强兵悍将的攻打衡阳城,衡阳城的守军则显得力不从心。
蒋益澧登上衡阳城头,望着城外隐约可见的短毛军先锋烟尘,又回头看了看身后三百多同他站在衡阳城头的湘乡县团练,语气决绝地嘶吼道:“湘乡的弟兄们!衡阳乃我湘勇根本,曾大人心血所在!今日我等就是死,也绝不能让短毛踏进衡阳城一步!要让天下人知道,我湘勇,有不怕死的好汉!”
“誓与衡阳共存亡!”
四百余湘乡勇振臂响应,他们迅速封闭城门,搬运守城器械,准备做最后的抵抗。
没多久,罗大纲带引麾下讲师来到了他熟悉的衡阳城下,朝衡阳城城头喊话劝说衡阳城城墙上的湘勇放下武器献城投降。
并表示只要他们投降,就可以饶他们一命。
罗大纲的劝降被以蒋益澧为首的城中湘勇严词拒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