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822章 不要脸的李二(3 / 4)
好事儿。”
房玄龄闻言,也是笑道“这倒是实话,不过这会儿,我们聊的应该不是这个吧?
如今,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该如何解决暹罗的问题。
鄂国公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极佳的时机,如果我们做不出成绩来,那就是真的丢人了。”
“确实。”他一说完,温彦博看了魏征一眼,这才说道,“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老夫倒也支持郑国公。
以夷制夷,才是解决民族矛盾最好的策略。”
“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就说过了。”长孙无忌闻言说道,“单纯的以夷制夷,只是换汤不换药,那今日鄂国公做的一切,都白忙活了。”
有些话虽然不能明说,但大家其实都清楚。
尉迟敬德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将暹罗的权力阶层来个大清洗。
可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话,那就真没必要了。
之前在大殿之上还反驳了魏征的房玄龄,这会儿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取长补短,其实真要说以夷制夷的话,也不是没法子。”
“梁国公有何高见?”
对于房玄龄突然又改变了主张,众人是一点儿也不奇怪。
政治嘛,本来就那么回事儿。
“汉人为主官,暹罗人为佐官。”房玄龄说道,“让汉人官员主持大局,把持整个地方的政治方针,同时做好统宣的诸多事宜。
而让暹罗的佐官,主民生治理,说白了就是辅佐主官搞好宣统关系。
而且此番暹罗虽然不战而降,但对百姓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既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老夫听说,在暹罗,不管是地方州府还是哪里,土地基本上都被集中在官绅的手中。
如今鄂国公这么一来,倒是让不少土地都成了无主之地。
我们不妨将这些土地都分出去。
左右我大唐要的只是暹罗的粮食产量。
谁种地,对我们来说,好像没什么区别吧?
再说了,总不至于让我们从大唐迁徙百姓来种地吧。
而老百姓,只要有了土地,他能不对我大唐感恩戴德?
心中能不念着我大唐的好?
未来……”
“此法不可为!”房玄龄话都还没说完,长孙无忌顿时就站了出来,说道,“这种先例不可开,这要是传回大唐,我大唐的土地要不要分?
毫不夸张地说,我大唐虽然沃土千里,但九成的土地都在不到半成的人手中,而剩下那一成土地,才在其余手中。”
分土地。
开什么玩笑,这先河要是开了,传回大唐,那还得了。
别说长孙无忌了,在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几个赞同的。
别忘了,他们谁家还没一点儿土地。
“可能这个分字用得不够严谨。”房玄龄倒是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分土地谈不上,应该说是口分田,永业田……”
房玄龄这些日子,就了解暹罗的这些东西去了,在这方面,可比他们了解得多多了,“据老夫的了解,暹罗百姓是没有口分田的……
用他们的话来说,生来有,那也就有了,要是生来没有,这辈子也别指望有了。
可如今他们既然是我大唐的子民,自然要依我大唐的律例来。
口分田海能少了他们的不成?”
听到口分田这三个字,众人都是一抽抽。
大唐是什么光景,暹罗又是什么光景?
不夸张地说,同样一块地,暹罗可能能养活一大家子,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