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逛四九城(2 / 3)
生活垃圾,拉去填坑修路。改善城内生活环境和城外交通条件,一举两得。
三是组织对京城河湖水道的清淤工作,既是改善环境也是防旱防涝。21世纪初好多沿海城市因为城内的死水和垃圾,导致的时刻弥漫在空气中的腐臭味,经历过的人一定一辈子都忘不了。
所以,水底或许还剩了些小玩意,但想捞到大量财物发家致富是不可能了。
到了什刹海边上,湖边的柳树才抽出一点新芽,地上有零星的绿草,正应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好诗。
钓鱼佬几乎把岸边围满了,但钓到鱼的没几个。本来就才开春,没什么鱼,现在的人又不舍得打窝,能钓到巴掌长的小鱼都算运气好了。
一群钓鱼佬碰面,“在下山西竿常断”,“在下河北线总切”,“在下湖南常挂底”,“在下四川莫得口”,“在下广东护不湿”,“见过诸位英雄!久仰久仰!”嘿,齐活儿了!
何雨柱装作歇脚看热闹的,找个柳树一靠,感应起水里的情况。鱼确实不多,也不大,发现一条就收一条。鲤鱼、白条、白鲢、鲫鱼、草鱼、青鱼,还有一些长不大的小杂鱼、小河虾。
再刮一大片的淤泥,收一些湖水,初步建立起空间小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循环。
等小湖里的鱼生长繁殖起来,就再也不缺鱼吃了,说不定还能有盈余。而且等把空间种满粮食、调料、水果、药材,再养殖上各种牲畜,哪怕以后科技时代来临,自家也能吃上天然无公害的农产品。
想到这里,何雨柱又有点可惜,没能早点获得奇遇。要是再早几年,还没开始统购统销、公私合营的时候,那想要买到各种作物种子、家禽家畜可比现在简单多了。
但得此奇遇已是缴天之幸,不能太贪心了。要把空间建设成桃源,慢慢来就是了。
一路走一路收,水底确实是没有什么宝物的,什么大小黄鱼、各式长短枪、玉石首饰,都没见着。银元倒是收了十几个,还有几十个铜板,都黑乎乎的基本看不清字了。
得空倒是可以去探一探以前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若地下藏了无主的宝物,那自然就是有德者居之了。
一路走着,绕过故宫,来到大栅栏儿。这里比南锣鼓巷又更热闹了,毕竟是从明朝就开始繁华的商业街。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是老北京人形容人有钱、有品位、会享受的一句顺口溜,这几家老字号以往都开在大栅栏儿。
如今的大栅栏儿相比建国前可能商业门类有所萎缩,但明里暗里的秩序更好了,人流量也大出一倍不止。
这一路走来路程不算短,何雨柱腿都酸了,他想着应该想办法买一辆自行车。
这大概率是他未来三十年的能获得的主要近程交通工具,趁现在还不要票,赶紧搞钱,自己一辆,给妹妹何雨水也买一辆,她也马上要上高中了。
给自己买一辆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