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家底传承(1 / 3)
除夕的年夜饭,佣人每人得了一个白面馒头,家里人每人盛了一碗白米饭,算是打个牙祭。
大年初一,伙食恢复到二合面的水平,孩子们的小鞭也限制每人10颗。
福子、严宽、严宁和严宜这些懂事的大孩子已经不玩了,国家沉沦,哪还有心情玩鞭炮。
男孩子练武,女孩子看书。本来之前严振声准备让两个女儿跟杏红和杏儿学一学乐器,现在也不适合了。
外面天天饿死人,你家还叮叮咚咚的,不好。
那就只能看书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多读点书也挺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恰好家里这些书都不缺,对书籍的收集一直是严振声很重视的,空间里的藏书堪比市级图书馆,把年代合适的拿一些出来就行。
正月初十,1942年2月25日,伪市政府强令市民填报家中存粮情况,全市165万人口,统计到粮食600多万斤,平均每人不到4斤。
小日子和伪政府开始制作粮本,对全市人民进行粮食方面的定量限购。
日侨每人每月30斤大米或者白面,10斤黄豆;中国人每人每月20斤高粱米或者玉米面,60岁以上老人和12岁以下儿童按半口配给。
而且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实际是买不到这么多的。
粮店每天限时开门,每人限量购买,想一次性买一个月的不可能,只能买一点,每天都要去排队。
可能好不容易要排到了,粮店到时间关门了,那你今天的口粮额度就算浪费了。
所以现在粮店门口24小时都有人排队,家里不挣钱的人都得去排队。
主粮都如此,油和糖等副食品更是几乎断绝了。
小日子并不在乎城市平民的死活,死的越多,他们管理起来还越轻松。
严家当然不用去排队,一直都是“无所不能”的儿子、丈夫、爸爸——严振声带粮食回来。
家人也不知道他是花钱走后门还是从其它门路弄来的粮食,反正相信一家之主就对了。
晚上家里人都歇息了,严大拿把儿子和大儿媳叫到正房,拍着一口还带着擦拭痕迹的箱子说道:
“儿砸,这些年你生财有道,我就一直没说起把家底交给你的事情,但现在咱家的店也开不下去了,维持这么大个家不容易,坐吃山空啊,这些东西是时候交给你了。”
“嗨,爸,家底交给我也成,但咱家还没到坐吃山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