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南下香江(1 / 3)

加入书签

    “丰润的大豆香,嘿!...黄子儿浸透了芳,嘿!...”

    时间来到1946年春天,沁芳居又开始做起了黄豆酱。

    一如20年前的严振声,严宽如今也要全程参与进来,“学会把酱捣”。

    “爸,我觉得咱们做酱的工艺要改进,这光脚踩不好控制品质和卫生啊。”严宽踩了一天豆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小时候也见过做酱流程,但那时候没学生物知识,没觉得啥,学了关于细菌的东西后,就觉得哪哪都不卫生了。

    这是刚学这些东西的人的通病,等再多学一点就会变得啥也不在乎。

    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或者酵母菌发力之后,其它杂菌就没什么活路了。

    而且人体本身携带的各种细菌多到数不清,没必要在意进口的那一点。

    “你是想统一伙计的着装,踩豆子的时候再穿上胶鞋?”

    “爸,您也有这个想法?”

    “想法是没错,但咱没那个条件啊。而且,以沁芳居现在的规模,目前的做法还是可行的,如果要扩大规模,那确实需要对生产流程做一系列改进。

    行了,你先别想这个,联合招生马上开始了,你和福子准备的怎么样?”

    虽然西南联大的师生还没回来,但先行工作人员已经在筹备招生报考工作。

    严宽一脸自信:“我们在家学了这么多年,又做了那么多练习,考上大学还是没问题的,能不能上清华就不确定了。”

    福子不太自信:“清华我是不敢想的,但考上大学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他其实也挺聪明,奈何严宽继承了严振声的优良基因,学习上始终胜他一筹。

    大概是托了外挂的福,严振声的孩子都挺聪明的,第一世的3个孩子都考上了名校,后面几世的孩子也不差。

    “那就好,能上大学就是好事,这最后的一段时间,你们自己在家好好巩固一下。”

    今年跟77年恢复高考的情况差不多,积累的考生特别多,仅仅报考清华的人就有两万多,而招生数经过扩大也才800多,录取比例不到5%,竞争还挺激烈。

    不过穷文富武这句话也有局限性的,富裕的经济条件在学文上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先不说不用为生存发愁,可以专心脱产学习的好处,这个时代的书籍不便宜,富人家可以收集很多参考书和历年真题。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智商处于同等水平时,刷题的重要性。

    严振声在沦陷期间就没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