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织机(1 / 3)
严宽结婚后,严振声就比较少去公司了,只要方向性的策略定好,具体事务性工作交给手下人就可以了,更何况还有儿子在监督呢。
他的时间要么花在家里陪老婆孩子,要么出海钓鱼,要么去其它国家考察,总之就是营造出一副享受生活又行踪不定的样子。
这跟香江的那些初代富豪们差别实在太大了,比如霍先生、李超人、曹船王等,他们每天工作绝不止8小时,几乎常年不休。
这么一对比,严振声能挣钱真是让人生气,挂逼总是这么不讲道理。
工作没那么要紧,可是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他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只能每天多花点时间亲自带他们学习传统文化。
在把心思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之后,他同时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香江快速涌入上百万人口后,教育资源就一直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很多楼房的天台都成了临时的学校、教室,用来给新居民的孩子们上课。
严振声想着,干脆办几所学校,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有需求,手下们的孩子也有啊。
在自己办的学校里,能尽量保证他们思想不跑偏。
别人要从内部瓦解这个利益共同体,也至少要把时间推后一点。
当然了,关于思想方面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太“左”,不然港英府封校取缔的时候可一点都不会手软。
他们想长久统治这个聚宝盆,就绝不希望广大居民有“心向故国”的想法。
财大气粗的严振声建学校也一步到位,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同步筹办,还顺手办了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他倒是想办大学来着,请不到那么多好老师啊。
这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准备主要开设航海、机械、半导体等学科,没错,他现在就想开始布局半导体了。
香江这个地方没有资源,不适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也只有二三十年红利期,以后随着随着地价和工价的上涨,必然要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但要是能在半导体和电子方面杀出一条血路来,说不定能成为严家和香江的支柱性产业。
悠闲享受生活之余,总要做点有意义、有挑战性的事情。
机械学科的设置主要是严振声看见了亲家的纺织工厂,想在纺织机械方面分一杯羹。
他的空间里因为每年都会产出一批棉花以及生丝,所以是有安装一整套的纺织机器的。
一方面是把空间里的原料利用起来,一方面也是为哪天在工业落后的时空觉醒而预备的。
亲家的纺织厂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