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出使回来(3 / 3)

加入书签

   若能成功调解李二与李恪之间的嫌隙,这自然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但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并非如此。

    不久,房玄龄疲惫不堪地踏入大唐。

    “房卿此行前往凉城,可有取得什么成效?”

    众大臣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房玄龄身上。

    房玄龄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真相可能会引发李二的雷霆之怒,甚至可能导致对李恪直接进攻。

    然而,一路上所见所闻,李恪所建立的轩辕国虽然根基尚浅,但军备实力不容小觑,并不弱于大唐。

    除此之外,房玄龄也不愿看到李二背上杀害亲子的恶名。

    经过一番思考,房玄龄决定对李二稍作隐瞒。

    他依旧对李恪抱有希望,觉得李恪有可能回心转意。

    “陛下,依微臣之见,殿下实乃一代英杰!其麾下智囊团更是才智卓越,不输于我等。”

    众大臣对房玄龄得话感到震惊。

    毕竟他是李二手下最杰出的文臣。

    除非长孙无忌凭借外戚身份,否则绝无可能胜过房玄龄。

    房玄龄高度评价的人,绝不可能是平庸之辈。

    但李恪旗下一次性出现那么多这样的人才,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李二更加惊讶,因为按照常理,李恪不可能吸引到如此优秀的人才。

    李二已将大部分贤才安排在东宫,以备未来辅佐太子。

    李恪是如何将这些人才召集到自己麾下的?

    或许,这本身就足以证明他的非凡能力。

    李二好奇询问:“究竟是哪些人才?”

    房玄龄恭敬道:“智囊团一共十位人才,其中最出色的三位是徐晗、齐春和于哨。

    徐晗性格高洁,治理政务刚柔并施,调和阴阳。

    齐春手腕强硬,类似严酷的官吏,秉承法家的传统。

    于哨,陛下应该非常了解。”

    李二沉默片刻。

    对于于哨,他确实熟悉,此人曾担任中书舍人,是他的近臣。

    但于哨弃官而走,让他意外。

    于哨投奔李恪,他理解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