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主持人选(2 / 3)

加入书签

;李恪一看李孝恭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事儿虽然有点风险,但政治收益也大,李孝恭不可能不动心。

    实际上,李恪想让李靖来主持武举。

    毕竟李靖是大唐军神,资历深,能力够强,能镇得住其他人。

    而且李靖不偏不倚,没有特别亲近的大臣,也没得罪过谁。

    故而,让他主持第一届武举,至少结果会让大家心服口服。

    可李孝恭问了,李恪也不便直接拒绝,毕竟他是宗室大将,用起来比李靖等人更顺手些。

    “朕本来打算把这事交给卫国公的,毕竟他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大家都服他……”

    还没等他讲完,李孝恭就急了,忍不住插话道。

    “武举典选可是头一回,要从零开始弄,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太费心费力了。

    卫国公虽然人不错,但他年纪不小了,体力上恐怕吃不消。”

    李恪听后忍不住笑了出来,心想李孝恭自己都快要五十岁了,还在这说李靖年纪大。

    看李孝恭那副样子,要是李靖在旁边,说不定会上去较量一番。

    “而且我身经百战,功勋也不小,至少比某些人更像元帅,而不只是个先锋。

    我还是宗室出身,这典选这么重要的事,怎能不让我来,反而交给卫国公?”

    李孝恭的意思摆明了,武举典选的主持人得是他,非得是他不可。

    李恪犹豫了下,道:“皇叔肯定也知道,武举主持人的位置挺关键的,虽然听起来风光无限,权力也大,但很容易招来非议。”

    武举跟科举那一套比起来没简单到哪去。

    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

    哪怕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完善了,舞弊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

    虽然有的可能就是同事之间互相陷害,但也无风不起浪。

    现在武举刚起步,里面的利益纠葛肯定更复杂,风险也大。

    李孝恭作为皇室成员,真的没必要趟这浑水。

    基本的公平问题,真不好说能不能做到。

    虽然李恪搞了个优先录取多年从军的士兵,但具体的到底行不行,还得两说。

    说起来,让李靖主持这事,是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但如果换成李孝恭,一旦武举的公正性被怀疑,哪怕李恪也把他推出来平息民怨,也很麻烦。

    李孝恭主动要求当主事,当然不只是看中了里面的好处,风险他也考虑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