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人才济济(3 / 3)

加入书签

人,也得承认朝廷的判断是公正的,郭荣确实比他们强。

    他们只能感叹以前在地方上见识短浅,参加了科举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真正厉害的人,比自己强太多了。

    如此一打击,落榜的学子们免不了失落,有的甚至整天泡在酒楼里,借酒消愁,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李恪这招虽然看起来不咋地道,搞的是杀人诛心的把戏,但只要能奏效,他并不在乎小细节。

    他这一暗中操作,结果就是接下来三门术科报考的人数一下爆满。

    每门都上千人。

    这在贞观年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在大唐,能读书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小门小户的想都别想。

    也因为这样,参加科举的学子们普遍心气儿高,一般都看不上选拔技术官的术科。

    虽然术科年年都有,但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要不是将作监这些地方还有师徒制,技术部可能早就没人了。

    今年之所以这么多人报名,也都是因为李恪那点小花招,让学子们的自信心一下垮了。

    再看郭安的策论,觉得自己再学个十几年都不一定比得上,还不如现在就报名术科,早早混个官职,看能不能在官场上超过郭安。

    术科考试一结束,大家忽然意识到,虽然三门术科放宽了录取条件,但今年的录取比例还是跟往年进士等科的水平差不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