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驻村干部不是摆设(2 / 3)

加入书签

铭也是知道陈辉在崇棠县下面的姚家岭村支教之后,才特意了解了一下崇棠县。

    崇棠县落后归落后,但交通条件还是不错的。

    三条高速公路,从崇棠县穿过,并在崇棠县境内,设置了六个进出口。

    距离姚家岭村最近的高速口,只有十公里。

    宋思铭下高速后,开了不到二十分钟的乡道,就到了姚家岭村村口。

    远远的,他就看到了停在村口的大货车。

    货车旁是一辆辆大小不一的农用三轮车,几十名村民,正在齐心协力把三轮车上,装好箱的山楂,往大货车上搬。

    宋思铭把车停到一个不碍事的地方,下车,上前。

    第一个发现宋思铭的,是姚家岭村的村委会主任,姚增喜。

    姚增喜是个一米八多的壮汉,此时,正站在大货车上,接村民递上来的山楂。

    居高临下一眼看到了宋思铭。

    那天,去王寨乡年货节有三个人,驻村干部武晓丽,村支书姚增来,再就是村委会主任姚增喜。

    姚增喜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跳下大货车,来到宋思铭面前。

    “宋乡长!”

    “这就是帮我们把山楂卖出去的王寨乡宋乡长!”

    姚增喜大声向村民们介绍宋思铭。

    “谢谢宋乡长!”

    “谢谢宋乡长!”

    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向宋思铭表达感激之情。

    姚家岭村的山楂,最开始走的是零售模式,那时候,村里山楂树不多,自己开着三轮车赶集卖卖就能卖完。

    后来,大家看着山楂能卖钱,开始大规模种植山楂,结果,一下就供大于求了。

    附近没有大型加工厂,光靠零售,根本消化不掉几百吨山楂,只能联系外地的客商,来收购。

    行情好的时候,外地收购商也不说路的问题,但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以路不好走压价,而今年,属于行情最不好的一年。

    连压价都不压价了,干脆就不来了。

    直接造成了姚家岭村山楂的整体滞销。

    驻村干部武晓丽说到几百公里外的王寨乡年货节卖山楂的时候,村民们都不相信山楂能这么卖。

    包括几个村干部。

    可结果却是,武晓丽只去了一天,就把山楂卖出去了,还是以高价卖出去的。

    这一刻,大家终于明白驻村干部不是摆设,有事是真管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