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再闻酒桌文化(2 / 4)

加入书签

秃黄油捞饭”“蟹粉豆腐羹”“本帮酱鸭”“响油鳝糊”……每一道都让他食欲大增。“不用看了,就按老板推荐的来,魏总推荐的肯定错不了。”

魏家福笑着点头:“还是唐先生爽快,我每次来都点套餐,省心,还能吃到最地道的味道。小张,把我存的那两箱飞天茅台拿过来,今天高兴,得好好喝几杯。”

没过多久,服务员就端着托盘陆续上菜,每一道菜都像艺术品一样精致,摆盘考究,香气扑鼻。二十六道菜分为冷菜、热菜、汤品、主食和甜点,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人目不暇接。

最先上桌的是六道冷菜,每一道都透着上海菜的细腻:

-“水晶肴肉”:选用猪前蹄,经过腌制、焯水、蒸煮等多道工序,肉质晶莹剔透,切片后蘸上姜丝醋,入口即化,没有丝毫油腻感,反而带着淡淡的肉香。

-“四喜烤麸”:烤麸吸满了酱油、糖、料酒调制的酱汁,搭配木耳、香菇、花生米,口感松软有嚼劲,甜咸适中,是上海人餐桌上常见的开胃菜。

-“醉蟹”:选用太湖的大闸蟹,用黄酒、白酒、糖、盐浸泡而成,蟹肉雪白细嫩,蟹黄饱满,带着浓郁的酒香,却不冲鼻,让人回味无穷。

-“凉拌马兰头”:马兰头是上海春季的时令蔬菜,焯水后切碎,与香干丁混合,淋上香油和生抽,清爽解腻,带着淡淡的青草香。

-“酱萝卜”:选用本地的白萝卜,经过长时间的腌制,外皮呈深褐色,内里却依旧清脆,咬一口,甜中带咸,带着浓郁的酱香,非常开胃。

-“糟三样”:由糟鸡、糟鸭舌、糟毛豆组成,用陈年的酒糟腌制,鸡肉细嫩,鸭舌q弹,毛豆清香,每一口都带着酒糟的独特风味。

冷菜刚上桌,热菜就紧跟着上来,二十六道菜中,最具特色的六道热菜,每一道都让人眼前一亮:

-“秃黄油捞饭”:这是“沪上小筑”的招牌菜,选用十只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加上猪油、姜末、料酒慢炒而成,盛在一个小小的砂锅里,旁边配着一碗白米饭。服务员将秃黄油浇在米饭上,金黄的蟹黄裹着米粒,香气瞬间弥漫整个包间。唐·本杰明舀了一勺放进嘴里,蟹黄的鲜美、猪油的醇厚、姜末的清香在嘴里散开,每一口都让人满足,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蟹味!”

-“蟹粉豆腐羹”:与普通的蟹粉豆腐不同,这里的豆腐选用的是嫩豆腐,切成小块,与蟹粉、鸡蛋、香菇丁一起煮成羹,口感顺滑,蟹粉的鲜味完全融入豆腐中,没有一丝腥味。魏家福笑着说:“这道菜最考验厨师的火候,豆腐不能煮老,蟹粉不能煮散,得刚刚好才行。”

-“本帮酱鸭”:选用本地的麻鸭,用酱油、糖、料酒、八角、桂皮等调料慢炖两个小时,直到鸭肉酥烂,酱汁浓稠。鸭子被切成大块,皮呈深褐色,肉质细嫩,咬一口,酱汁的甜咸完全渗透到肉里,连骨头都带着香味。林薇介绍道:“这酱鸭的酱汁是老板家的秘方,每天都要熬制四个小时,所以味道特别地道。”

-“响油鳝糊”:鳝鱼选用的是笔杆鳝,去骨后切成丝,用猪油爆炒,加入酱油、糖、料酒、胡椒等调料,最后浇上滚烫的香油,上桌时还“滋啦”作响,香气扑鼻。鳝丝滑嫩弹牙,胡椒的微辛解腻,配上底下垫着的茭白丝,清爽可口。周明尝了一口,忍不住点头:“比昨晚桂花楼的还好吃,这火候把握得太准了。”

-“葱烧海参”:海参选用的是大连的辽参,泡发得恰到好处,口感q弹有嚼劲,与葱段一起用酱油、糖、料酒慢烧,葱段吸满了海参的鲜味,海参则带着葱段的清香,两者相得益彰。陈默是第一次吃上海做法的海参,惊讶地说:“没想到海参还能这么做,比北方的葱烧海参多了几分甜味,更合我的口味。”

-“清蒸鲥鱼”:鲥鱼是长江的名贵鱼类,肉质细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