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定地下规矩(4 / 6)
出应对方案。
唐·本杰明所在的小组拿到的虚拟企业,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跨国企业,业务覆盖北美、欧洲、亚洲三个市场。小组讨论中,约翰率先开口:“根据数据,这家企业的欧洲市场营收占比达到了30%,而美元兑欧元近期呈升值趋势,这会导致企业的欧洲市场营收下降。我认为,应该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降低汇率波动的影响。”
范伯登补充道:“除了汇率因素,欧洲的贸易政策也需要考虑。欧盟最近在讨论提高电子产品的进口关税,如果关税提高,进口产品的成本会大幅增加,设立本地生产基地也能规避这一风险。”
唐·本杰明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设立本地生产基地虽然能解决汇率和关税问题,但前期投入很大,而且需要时间。我认为,可以先通过外汇对冲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与欧洲的经销商协商,调整产品定价和利润分成比例,共同承担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在生产基地方面,可以采取‘分步建设’的策略,先在欧洲设立组装厂,利用当地的零部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待市场份额稳定后,再建设完整的生产基地。”
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最终采纳了唐·本杰明的方案。马丁·费尔德斯坦教授在点评时,对这个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的方案既考虑了短期的风险应对,又兼顾了长期的战略布局,非常务实。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分步建设生产基地的策略,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下午的课程,丽贝卡·布兰克教授主讲“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她穿着一身黑色西装套裙,语气坚定有力:“各位,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政策变化,是企业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比如,中美贸易战期间,很多跨国企业的供应链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得不调整生产布局;英国脱欧后,欧盟与英国的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企业不得不重新规划欧洲市场的业务。”
她以华为为例:“华为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同时施压盟友限制华为的业务。面对这种情况,华为采取了‘多元化市场’和‘技术自主’的战略——一方面,加大对欧洲、亚洲、非洲等市场的投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大力研发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统,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正是这种战略调整,让华为在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唐·本杰明想起了贞观集团的利比里亚港口项目和中东能源项目——这些项目都位于地缘政治相对复杂的地区,面临着政策变化的风险。他意识到,之前虽然制定了一些风险应对方案,但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企业应对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风险,需要做到三点。”丽贝卡·布兰克教授总结道,“第一,建立地缘政治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分析目标市场的政治环境、政策变化趋势,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第二,多元化市场布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降低地缘政治冲突对企业的影响;第三,技术自主和供应链韧性建设,减少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技术、零部件依赖,确保供应链的稳定。”
课程互动环节,学员们纷纷提问,大多是关于自己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问题。唐·本杰明没有提问,只是认真地倾听和记录——他知道,其他学员的问题和教授的解答,都能为贞观集团的全球化布局提供宝贵的参考。
2月11日的课程,马丁·费尔德斯坦教授聚焦“利率和通胀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他一上课就抛出一组数据:“2020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的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的历史低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