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学习结束(1 / 6)
第三百二十四章学习结束
2月15日上午,哈佛商学院的阶梯教室内,“驱动盈利性增长”课程正式开始。这门课程由两位教授主讲——一位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颠覆式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着有《创新者的窘境》一书,在创新管理领域有着极高的声望;另一位是约翰·科特教授,组织变革与领导力专家,擅长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增长战略。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穿着一身蓝色西装,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本《创新者的窘境》:“各位,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企业如何在新的市场、新的业务模式和新技术中寻找增长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性增长,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不仅是产品创新,还包括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
他切换ppt,屏幕上出现了“颠覆式创新”的示意图:“颠覆式创新通常是由新兴企业发起的,它们通过推出更简单、更便宜、更便捷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了被主流企业忽视的低端市场或新市场的需求,然后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最终颠覆主流企业的市场地位。比如,数码相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胶片相机企业;智能手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功能手机企业。”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以亚马逊为例:“亚马逊最初只是一家在线书店,通过‘更丰富的图书选择、更低的价格、更便捷的购买方式’,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占领了图书零售市场。然后,亚马逊不断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拓展到电子产品、服装、食品等多个领域,推出了pri会员服务、云计算服务(AwS)等创新业务,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和云计算企业。亚马逊的成功,正是源于其持续的创新精神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唐·本杰明想起了贞观集团的“活力”饮料——虽然“活力”饮料在能量饮料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面临着红牛、怪物能量等传统品牌的竞争压力。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性增长,必须进行创新,要么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要么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新的市场。
“企业的创新,必须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强调道,“很多企业的创新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只关注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客户的真实需求。真正成功的创新,是通过技术或业务模式的变革,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比如,特斯拉的创新,不仅是因为它采用了电动汽车技术,更是因为它为客户提供了‘更环保、更智能、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下午的课程,约翰·科特教授主讲“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增长”。他穿着一身灰色西装,语气坚定有力:“各位,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如果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引入数字化技术,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和持续增长。”
他以海尔为例:“海尔的数字化转型堪称典范。海尔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生产、销售、研发等各个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按需生产’——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定制自己喜欢的家电产品,海尔的工厂根据消费者的订单进行生产,大幅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海尔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供应商、经销商实现了信息共享,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唐·本杰明想起了贞观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计划——目前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系统整合”阶段,距离海尔这样的“业务模式重构”还有很大的差距。他意识到,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深入到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层面,真正实现数字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需要具备三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