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二)(2 / 7)

加入书签

问道。

王彦章略一思索,谨慎回道:“回陛下,王督军久掌夔州水师,乃原蜀中水军主帅,经验颇丰,当值得可用。且史将军一直兼任水军都指挥使,向来治军严苛,赏罚分明。原蜀军水师本就不弱,今得补充舰船人员,又经一年严训,据报已初具战力。虽比之久据长江之吴楚水师或仍有差距,然其首要之责在于输送精锐、掩护渡江,而非与敌水师主力决战。以此衡之,应可胜任。至于江上风浪,确需实战历练,已严令其不可有丝毫轻忽。”

萧砚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其二,中路军,集结于颍州,兵力三万,皆为步骑。由归义将军王宗侃统领。王将军乃蜀中名将,熟悉山南东道情势,所部亦多善山地行军。其军将自颍水南下,穿插入楚地东北,伺机而动,或攻掠州县,或策应西路军主力,使其首尾难顾。”

“其三,东路军,集结于寿州,兵力两万。由镇南将军贺瑰节制。此路主要对淮南吴军方向施加压力,广布疑兵,伴作攻势,牢牢吸住当面之敌,使其不敢轻易分兵西援楚地,为我主攻方向创造战机。”

“其四,南路军,”说到这里,王彦章语气稍肃,“由黔国公蚩离全权节制。兵力约三万,主要为经整肃后效忠朝廷的南平军以及黔国公自娆疆调集的各部族勇士。最新军报,其先锋已开始向贺州方向隐秘移动。此部将士尤擅山林跋涉、奇袭游击。其任务为自南向北,经略岭北,扰袭楚、闽后方,断其粮道援兵,制造混乱,伺机北上与主力会师。”

最后,王彦章便总结道:“四路大军,水陆并进,相互策应,总兵力已逾十六万。各军粮草军械基本到位,士气可用。何时渡江,只待陛下决断。”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王彦章浑厚的声音似乎仍在梁柱间微微回荡。

而萧砚只是看向韩延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韩相,十六万人马,外加逾二十万的辅兵,人吃马嚼,每日耗费巨万。粮草辎重,可能跟上”

“陛下放心,臣与户部、漕运司历时数月筹划,粮草转运方案已详细规划。”

韩延徽显然早有腹稿,应声而起,拱手道:“此番南征,主攻在于西路,故粮秣供应亦以西路军为最重。其粮道主力直接依托朝廷完全掌控之中原腹地。计划将洛京、汴京太仓存粮,并河北诸州支援之粮秣,先汇集于汴水沿线。”

他伸出手指,在舆图上虚划路线:“随后,大宗粮秣可经汴水入蔡水,南下至陈州附近,再转陆路短途输送至汝水沿岸码头,装船后经汝水南下,至襄城汇入浪荡渠,若能通航则最佳,若水道不畅,则于襄城再度转陆路,经南阳盆地,直抵汉水之畔的襄阳府。”

说到此处,他语气便转为肯定:“一旦粮秣抵达襄阳,便可借汉水干流,水运南下,直抵江陵、鄂州前线大营。此条线路虽部分区段需水陆转运,但绝大部分路程皆在我朝绝对控制之腹地,安全无虞,沿途州县皆可提供支援护卫。”

他稍歇一口气,继续道:

“此外,蜀地富庶,成都府库存粮丰足,又有黔国公自娆疆支援部分粮秣。故蜀中军需可经长江三峡水道,顺流而下,直输江陵,由我水师负责护航,作为西路军的另一重要补充。中路、东路军,粮草主要依托淮河水系及颍、涡、汝等支流漕运,集中于颍、寿二州大仓,随时可支应前线。南路粮草,则由蜀南、滇地就近供给,部分经漓水、贺水运输,黔国公亦奏报可部分就食于当地,减轻长途转运之负。”

“目前,依此方案调配,洛、汴、襄阳、江陵、蜀中各大仓廪储粮,可支撑四路大军半年高强度作战之用。臣之前已奏请陛下任命多位干练官员为沿途转运使,并请旨由锦衣卫派遣精干人手,专司粮草押运、分配、稽查之责,严防贪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