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四)(1 / 5)
第523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四)
就在扬州城内杀声鼎沸,拱卫李星云的宫卫军佯装溃散诱敌深入,假李骤然现身刺杀张颢,徐温于望楼上惊疑不定、进退维谷——这短短数个时辰之内。
长江以北,集结禁军与地方辅军超过三十万兵马的三路江北大军,已是不约而同的同时接收汴京诏令,而后齐齐南下渡江。
坐镇江陵的王彦章,亲率麾下千艘战船顺江东下,却并不急于进入洞庭湖域寻楚军水师决战,而是凭借其绝对的数量与质量优势,顺江直下,剑指鄂州(今武汉)。
鄂州地处长江中游,江面于此收束,水道相对狭窄,历来是搭建浮桥、控扼南北的战略要冲,更重要的是,作为淮河防线与长江防线的西部衔接点,鄂州亦是屏障淮南与江南腹地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战略机动性极强。
北军就算一时不能破城,但只要能封锁住鄂州水域,便如同扼住了长江的咽喉,不仅能彻底切断吴国溯江西援楚地的水路通道,更能为自颍州南下的王宗侃中路大军打开一条畅通的汇合路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南北对峙近一年,南唐对此心知肚明,因为北军不控制鄂州,便根本没可能图谋长沙,所以南唐长江水师的主力,几乎尽数集结于鄂州水域,严阵以待。
因此北军此番南下虽疾如闪电,于南唐而言,却也不过是以逸待劳、正面迎敌之局罢了。
所以自然而然的,且不提北朝西路军七百余艘战船顺江而下,一直到鄂州之前都如入无人之境,也不提与鄂州隔江互为犄角的“卫星城”汉阳亦在同时被北朝复州、安州方向的地方辅军围攻。
在北军水师主力推进至鄂州城北水域后,南北第一战,亦可能是整场南征中规模最宏大的水战,便于鄂州城北的鹦鹉洲一线轰然爆发。
鹦鹉洲是一座形如江岛的江心洲,也是鄂州水师防御体系的军港中心,搭配江北的汉阳城、鄂州西面的鲁山,以及本就与鹦鹉洲毗邻的鄂州城,互相呼应,构成一道天然的水上堡垒。
南唐水师便依托洲岛地势,建立了横跨整个江面的水寨军港。
连绵楼船巨舰连亘如城,锁住江面。而在这些楼船之后,则隐藏着大量灵活机动的小型艨艟、走舸,用以随时准备从巨舰的间隙冲出,进行袭扰和接舷战。
更阴险的是,在南唐楼船阵前的江面之下,还提前设置了大量暗桩和横江铁索,用以迟滞、破坏北军大型战舰的冲击。洲岛之上,亦尽可能的陈放大型投石机,待北军船队进入射程时便可以远程轰击。
所谓步步杀机,不外如是。
王彦章虽总督西路军,却并不直接指挥水战。
故水师督军王先成、水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便指挥着已整合完毕的原荆南、蜀中水军,以大小七百余艘战船,依据舰型优劣布阵前压,复而又用轻舟探路锁定暗桩分布。
南唐军自不会任由北军从容勘位,遂立刻从楼船和洲岛上发射箭矢,用以驱散北军的工兵。
但北军的大型楼船和斗舰已然前压至一定距离,船上的床弩和轻型抛石机也开始进行压制性射击,虽然准头因距离和江流受到影响,但密集的弩箭石弹依旧有效干扰了南唐军的阻击,为前出的轻舟队争取作业时间。
直至南唐预设的障碍区域被大致探明,北军舰队中便立刻驶出满载着手持斧凿锯锤的工兵士卒的蒙冲,在主舰队的强力掩护下,迅速靠近已标记的障碍点后,工兵们便跃入水中,或奋力砍伐木桩、或用石油熔断铁索。
这本就是南唐军用以迟滞北军然后尽可能造成杀伤的战略准备,故南唐军的箭矢和砲石简直是不要钱的泼洒,给北军的清理作业造成了巨大伤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