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邻里(3 / 4)

加入书签

bsp;   【啊!还有数学作业!杀了我算了】

    想到这可怕的玩意儿,兜兜急得愁眉苦脸——五指都抓进金属扶手里,留下了个清晰的手印。

    不过除开这篇放眼全球的议论文,还有篇感想要写——不过主题就更本地化些,是关于芒街市最近刚刚兴建的一栋大厦。

    ——

    名字叫做[寿竹151]大楼——顾名思义,一共有一百五十一层。在这之前,完全没有任何一个芒街人想到这座城市还会出现这种直抵云端的楼宇。

    这应该就是芒街市的新地标,据说会是整个交趾自治州乃至东南亚最高的建筑:甚至超过了曼谷的大京都大厦和马来西亚首都的吉隆坡塔——抛开马来西亚正在建造的石油塔的话。

    寿竹151花了仅仅三十五个月的时间,便宣告兴建完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或许是承了名头的福,更是投入庞大的缘故;寿竹151的修建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兜兜打了个哈欠:

    寿竹151大楼确实很像一根竹子,高高地耸入云端;外窗玻璃反射着刺眼的日光,视线稍稍滑过便有些晃眼睛、被光扎得生疼。

    兜兜原本一拉开纱门,便能越过走廊和低矮的楼群、望见远处的群山;现在却被耸立的寿竹151截断了。兜兜倒也不在意:起伏的山峦从未变过,他看得已经有些腻味了。

    芒街市或许不再会是三年前的那座小城了——兜兜住的天湖小区,正好处于芒街市越霖区的边缘;离寿竹151大楼不过几站车的路程。

    这几年来,芒街拆去了许多工厂、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厦与公寓。

    城市本身就是一只动物,需要更多的养分来生长:可是谁也没想到,身体孱弱、人口甚至还不到百万的芒街市似乎也有成为巨兽的潜质。

    但这些东西,从来没有进入过兜兜的脑海。虽然他仍旧保持着买上一份《芒街晚报》的习惯,不过市政板块之类的东西、对于兜兜来说并没有版边那些粗劣的笑话来得吸引人。

    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写作文需要的时候,把报纸拿来摘抄上几句;兜兜觉得这也算是自己的绝妙智慧了。

    ——

    兜兜趴在栏杆上,等了一下午:路过的搬家工人把电冰箱、电视和沙发绑在背上,晃晃悠悠地走过楼道;淅沥沥的汗水顺着下颌与前倾的脖颈滴落,在水泥地上汇作深沉的痕迹。

    死过人的电梯还被封着,搬工只能爬楼梯:但兜兜在那些黝黑疲倦的脸上,却看不见抱怨的神色。

    前几年,大约是兜兜和父母刚刚搬进天湖小区的时候,常会有推着推车的小贩、或是提着手提包与公文包的推销员,从那间电梯里上来。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