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1 / 2)

加入书签

    “我一直很好奇,杜队长给社员们都是怎么做思想工作了,才能让社员们听从安排不抗拒干活?”

    “我们的社员生产积极性都高,大家都在争做生产积极分子,多生产多打粮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杜天全总结了一点经验,采访的时候只管说好话,给全社的社员都把高帽子戴上,他们想下都下不来,之后才会更努力的干。

    立秋后第十天,又开始打谷子了。

    因为分了组,这些活儿都不用杜天全操心,他和保管会计妇女主任只需要监督就行。

    上了公粮交了乡上和村上队上的提留,每家分的粮比去年多两百斤,这样的生活好有盼头。

    “白三嫂,今天买肉了?”

    “买了,鸡叫第二遍我就上街排队,今天我家白海的对象上门。”

    白家在七生产队是数一数二的穷,白海今年都二十五了还没谈媳妇。

    人过二十五衣烂无人补,私下里很多人都说他怕是要打光棍。

    没想到人家今天对象上门,意味着要办喜事了。

    “恭喜恭喜啊”李大婶就笑问:“姑娘是哪儿的呀?”

    “楠木林半山腰的,今年刚满十八岁。”

    “呀,杜大嫂的幺妹好像就是那个村的。”

    “是啊,我听媒人说的时候也问了,那姑娘喊杜大婶的幺妹堂婶,一个祠堂的。”

    “呵呵,这么说你家和杜大嫂家又是亲戚了噢。”

    “可不,呵呵,当真是串起串来都是亲戚。”

    白三嫂没时间闲聊,她要赶回去煮午饭。

    以前白海也不是没谈过对象,可惜人家都嫌弃白家穷,房屋不像房屋,屋里一贫如洗空荡荡的。

    现在的白家可不一样了,小麦还有三百多斤装在陶坛子,谷子又分了五百多斤,长条柜里装得满满当当的,再也不怕女方家查看家底儿了。

    白海相看媳妇在七生产队成了热门话题。

    中午的时候好多人家都看到了那个姑娘。

    “小个小个的,有点瘦,可能家里条件不好。”

    “楠木林那个半山腰条件有啥好的,就山脚下有一点田,每家人打的谷子交了公粮提留余下的怕只够吃几顿白米干饭。”

    “就是,有女都千万不要嫁到那个地方,吃水都恼火得很。”

    “爬坡上坎的,交通没我们这儿便利。”

    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