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海洋时代(2 / 2)

加入书签

李恩学习理论知识,也在三期课室。

毕竟他基础扎实,没必要从零培养。是以年纪虽小,但比上一届进来的都成前辈了。

课室里,那些女孩几乎全在。这也让洋务学堂呈现出不同于科举的风情。

刚进学堂时,李恩就听衙役们议论过:这里的不少女生都了不得。

因为历朝历代,女子不能考功名。

大肃有门阀世家,自然会有读书习武的女子。她们不能科举,因此不少人考洋务。

甚至宗室都有公主,郡主,娘娘,太后在暗中支持。

洋务学堂能保留,得益于进步官员的拼死维护。另外阉党,朋党,官女亦功劳不匪。

这也是让清流士大夫们不耻的地方。

剩下几分功劳,则要归功于外番。这是学堂开课后,李恩从理论课程上了解到的。

太子被废之初,就有大批清流弹劾,要求取缔洋务衙门。

就在新政岌岌可危之即,大肃遭到倭寇袭扰。刚组建不久的海防,发挥了紧要作用。

于是在朝中各方势力的角逐下,沿海诸多洋务衙门最终保留了源州一处。

因经费削减,大肃王朝的远航之路,由此耽搁了下来。

但大肃不远航,不代表别人就不远航。

当年一同参与筹办洋务的,就有句丽,东瀛,安南等国的进步政要。

除句丽和大肃一样继续限关自守,南安和东瀛先后在本国筹办了洋务官署。

南安位于大肃西南边陲,原系天朝属国,地小人稠。

太子被圈禁数年,他们已建成数艘新式大船,沿当年双宝太监郑桐航海的方向继续探索。

短短二十载,就将已知世界范围向南延伸了数万里,并在荒蛮沿岸相继建立了数个港湾据点。

由此,大量的黄金,白银,宝石,木材,开始连绵不断的涌进了南安国库。

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国势开始蒸蒸日上。

而东瀛,原本是由数十个诸侯组成的松散国家。

办理洋务的官员回到藩镇,也很快推行新政,让当地改革成为强藩。

几个强藩联手重建幕府,数年便统一了大半国土,国势同样一日千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