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重重暗流(3 / 6)
p; 代表们面面相觑,额头见汗。这位厉尚宫不仅貌美如花,心思更是剔透如水晶,手段也绝非善类。
议事草草结束。厉欣怡回到内堂,贴身侍女捧上一个没有署名的信封,低声道:“小姐,方才有人从门缝塞进来的。”
厉欣怡拆开,里面只有一张素笺,上面用极其拙劣、显然是刻意伪装的笔迹写着几个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厉尚宫,莫要自误。”
字迹下,还画着一艘倾覆的小船,旁边滴着几滴墨点,形如血珠。
侍女吓得脸色发白:“小姐!这……这是威胁!”
厉欣怡盯着那几滴“血珠”,眼中寒芒一闪,非但没有惧色,反而勾起一丝冷笑:
“沉船?血?呵……”她将信笺凑近旁边的烛火,火苗瞬间舔舐而上,顷刻化为灰烬。
“跳梁小丑。”她拍了拍手上的灰烬,声音冷冽:
“看来,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也好,水浑了,才能摸到大鱼。去,让‘听雨楼’的人动起来,查查这封信的来路,还有,江南八大家最近和朝中哪位大人走得近,特别是……和兵部有关的。”
——京郊“慈济坊”——
御驾亲征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但临行前,我心中总有一丝挂碍。
登基月余,忙于朝政,新政效果如何,百姓是否真正受惠?我换上一身半新不旧的青布直裰,扮作游学的书生,只带了两个同样便装、身手极好的大内侍卫,悄然出宫,直往京城最穷苦的所在——京西慈济坊。
这里与巍峨皇城仅一墙之隔,却仿佛两个世界。低矮破败的窝棚挤在一起,街道狭窄泥泞,污水横流。
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煤烟、腐物和绝望的气息。正值寒冬,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瑟缩在墙角,眼神麻木。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在泥地里追逐,为了一点残羹冷炙争抢。
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新政中“恤孤贫”的条款,看来在这里收效甚微。我拦住一个拄着破木棍、颤巍巍行走的老者:“老人家,官府不是发了过冬的柴炭和米粮吗?”
老者浑浊的眼睛看了我一眼,满是皱纹的脸扯出一个苦涩的笑:“发了……发了……一层层发下来,到我们手里,就剩这点喽……”
他颤巍巍地摊开手,掌心只有一小把发黑的碎米和几块指甲盖大小的劣质炭。
一股怒火直冲头顶。贪!层层盘剥!连这点救命的东西都不放过!我强压下怒意,示意侍卫记下。
在一处勉强算得上“粥棚”的地方,排着长长的队伍。施粥的是几个穿着朴素、像是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态度温和。我排在队尾,想看看情况。
轮到我时,盛粥的是个穿着洗得发白青衫的书生。他看起来二十出头,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郁结和愤懑,但眼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