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3)

加入书签

玉是很不待见这两口子的。是以当日在王夫人房门口瞧见周瑞家的形状无礼时,一时性起,就编了那套词儿作弄于那周瑞家的。事后想想,甚觉自己鲁莽。若是遇着个头脑精明的,自是一眼就看破了――自己一个公侯家的千金,就算偶尔听见了些下人们的闲话,又怎会失了身份地到处去传?这若是和善的呢,大抵只笑笑,说自己一句童言无忌,若是如王夫人这样本就挑剔自己的,只怕那话可就说得难听了。幸甚幸甚,那王氏到底不如老太太身份高教养好,明面上可以装一装,但在骨子里,大抵是根本不会自这个方面想问题的。倘若这事发生在老太太身边……黛玉不由暗自做了个鬼脸,那才真真是鲁班门前卖斧子呢。

    要说这事吧,还得亏是先时父亲安排得好。周瑞被父亲在家整治了一通后,长得那般胖,要说除了那身肥肉,再没得着林府别的好,只怕是谁也不信的。虽说那周瑞家的是亲自去接的船,她男人带了多少行囊回京,本应是一清二楚的事儿。可除了贾府的船,父亲这次也安排了林府自己的船。自己在王夫人房门口说的那番话,说得虽是一只镯子,可往细了想,若是连上了林府,周瑞有多少东西藏不得?莫说东西了,就是藏个人,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周瑞家的瞪月梅,倒未必是怪林府“赏东西”的不是,却是恨林府有帮着藏东西的不是吧……且这话又是自己一个小孩子貌似无意间说出来的,周瑞家的怎地都要信上几分的。如今看来,不止她信了,只怕王夫人也是当了真的。不然,王夫人实犯不着为个下人的家事生这么大的气。王夫人这么一骂,可知此时在她眼里,周瑞已是百口莫辩了。是以她绝是不会答应周瑞家的,放她男人在府里“关照”自己这位林府的姑娘了,只怕是能有多远,就遣他多远才是呢。――周瑞家的不去求也就罢了,这一去,可真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了。

    黛玉自己觉得,此乃入府后自己最鲁莽的一次举动,十分的不明智。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黛玉自前世带来的那点子记忆,离“知彼”一说,尚还很有些距离:自己于贾府一应人等的了解,仅只前世一本残书为限,且不说此书仅为是史书,自不能以客观真实的高度去要求曹公。单以书中所述,那书以宝玉那痴儿的视角为主,对黛玉在贾府之中所受之委屈,为着所施恶行者,均为宝玉至亲之人,暗里不知有多少不能写,不忍写,不愿写之事……曹公曾借宝玉之口说过:“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可知断没有为了“第四个”而得罪前三个的道理,此书有失公允的非常合乎亲情呢。二来黛玉住在贾府那许多年里,遇见过什么人,遭受过什么事,以宝玉“愿写”之事论,实在太少,这管中窥豹的,到底看不真切。又何以能佐证?三则曹公此文,是个出了名的哑谜集,设若佐证之物都是个谜,又何以据此再来解谜呢?

    此三点,黛玉原在家中已是顾虑到了的,是以离家时就曾想过,初进贾府,总以小心为上,定要亲身探一探水深水浅,方才妥当。就说那位二舅母罢,是个看过书的都知道她是极厌黛玉的,可如今自打黛玉进府以来,在明面儿上,她可是极慈爱地,一句重话都未对黛玉说过呢。虽说她看似处处受贾母辖制,可到底贾母养成的宝玉最后不还是娶了她中意的宝钗么?――可知这一府的主子下人,断没一个省油的,自己若是掉以轻心,可不定就能比原来的命运强呢。为了这些个主意,她进府这阵子几可算是谨小慎微了。

    只是再怎么小心,毕竟只得一个人,所思所虑,到底有限。虽说之前看过那许多回的书,瞧过那么多的评,但只到她一身素服地坐在了贾母的堂屋时,才觉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