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江西彩礼(1 / 2)
“大师,如今网上都说‘江西女人不好娶’,您对这现象怎么看呢?”
我带着几分急切,率先抛出问题。
大师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平和,不紧不慢地开口:“这一说法,其实是社会现象在人们认知里的极端反映,背后是高额彩礼等因素引的婚恋困境。
先来说说这高额彩礼,在江西部分地区,彩礼数额远全国平均水平,10万到68万元之间都算常见,甚至还有更高的情况。”
“真有这么夸张?”
我忍不住惊叹,“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太大了。”
大师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没错,压力极大。
有的男方家庭,面对女方提出的68万元彩礼,根本无力承担,最后只能无奈分手。
而且这彩礼可不只是一笔钱的事儿,往往还伴随着房、车等硬性要求,结一次婚,总成本百万都是常有的,普通家庭为了给孩子娶亲,只能四处举债,家庭矛盾也随之而来,甚至导致婚姻破裂。”
我皱着眉头,满是不解:“那为什么江西会出现这么高的彩礼呢?”
大师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开始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先是性别比例失衡,2022年数据显示,江西适婚男女比例达到4:1,女性稀缺,婚姻市场竞争激烈,彩礼价格自然就被抬高了。
再加上很多江西女性外流到周边经济达省份,像广东、浙江这些地方,本地的婚恋市场失衡就更严重了。”
“原来是这样,那还有其他因素吗?”
我追问道。
“传统观念和宗族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大师缓缓说道,“江西的祠堂文化非常浓厚,宗族对于成家立业极为重视。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家庭觉得通过高彩礼能彰显自家的社会地位,这就形成了一种宗族压力。
而且邻里之间相互攀比,彩礼金额成了家庭‘面子’的象征,你家要20万,我家就得要30万,价格就这么螺旋式上升了。”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师又接着讲:“从经济和观念层面来看,江西虽然gdp在全国处于居中位置,但农村地区经济还是相对落后的。
部分家庭把彩礼当成一种‘保障’或者‘投资’,想着靠女儿的婚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同时,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一直存在,导致女性资源稀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彩礼。”
“那这种高额彩礼现象,对婚姻观念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继续问。
大师神色变得有些凝重:“最明显的就是婚姻物质化,情感关系被物质条件严重挤压。
很多原本恩爱的情侣,就因为彩礼谈不拢而分道扬镳。
婚姻本应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结合,现在却被贴上了‘交易’的标签,这也引了社会对婚姻本质的反思。”
“那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和社会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呢?”
我好奇地问。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推动‘低彩礼’或者‘零彩礼’的倡议,”
大师回答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只要供需关系没有改变,单纯依靠政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舆论方面,大家也都在呼吁回归婚姻的情感本质,避免过度物质化,可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思索片刻,又提出疑问:“大师,这高额彩礼现象是江西全省都这样吗?”
大师摆了摆手,说道:“不是的,这可不是全省普遍现象。
有些家庭会把彩礼以嫁妆的形式返还,或者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协商调整。
而且城市地区的彩礼压力一般要比农村小很多,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