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被击落的温度父母(1 / 2)

加入书签

手机屏幕亮起时,我正刷着短视频,母亲来的消息带着熟悉的笨拙:&0t;阿远,周末回家吃饭吗?你爸买了你爱吃的鲈鱼。

&0t;对话框里跳动的文字像无形的枷锁,我草草回了句&0t;加班&0t;,便把手机倒扣在桌面。

窗外的暮色漫进房间,将角落里那张全家福染成模糊的剪影,照片里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甜甜地搂着我的脖子。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上个月父亲转来养生文章,我只回了个敷衍的表情包;闺蜜分享新恋情时,我心不在焉地&0t;嗯嗯&0t;两声就切换了话题。

这些本该温暖的互动,在我眼里却成了琐碎的负担。

直到那天整理旧物,翻出高中时的日记本,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0t;妈妈冒雨送伞,衣服都湿透了爸爸半夜背我去医院,额头的汗滴在我脸上&0t;,那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

记忆回溯到去年冬天。

凌晨两点,我蜷缩在出租屋的沙上烧,整个人昏昏沉沉。

迷迷糊糊中摸到手机,本想叫个外卖买药,却鬼使神差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铃声响到第三声就接通了,听筒里传来窸窸窣窣的穿衣声:&0t;阿远?怎么了?&0t;听到我沙哑的声音,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紧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声和父亲的询问。

&0t;我们马上过来,你别乱走。

&0t;父亲接过电话,声音带着少见的慌乱。

我缩在沙里数着时间,一个半小时后,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打开门,父母裹着一身寒气冲进来,母亲额前的头被风雪打湿,父亲手里提着保温桶,热气氤氲中飘来姜汤的味道。

他们一边帮我量体温、喂药,一边小声商量着要不要去医院。

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母亲眼角新添的皱纹,父亲鬓角的白不知何时已蔓延成片。

可第二天醒来,看到床头放着母亲手写的服药时间表和保温桶里温热的粥,我只是随口说了句&0t;太麻烦了&0t;。

父母脸上的关切瞬间凝固,换成小心翼翼的赔笑:&0t;不麻烦不麻烦,你好好养病。

&0t;他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我又埋头刷起了手机,连送他们到门口都嫌麻烦。

朋友小棠的事也让我愧疚不已。

去年她失恋,整个人瘦得脱了形,深夜给我了十几条语音哭诉。

当时我正和同事玩游戏,草草回了句&0t;别想太多&0t;就继续投入战局。

后来从共同朋友那里得知,那段时间她整夜失眠,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直到某天在咖啡厅偶遇,她笑着说&0t;都过去了&0t;,但我分明看见她眼底挥之不去的黯淡。

这些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我坐立难安。

我开始刻意观察自己的行为:和父母视频时,总是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的絮叨;朋友分享生活时,我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急于转换话题。

我好像变成了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对那些亲近的人吝啬自己的耐心和关注。

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或许是工作后,看到同事们对领导的殷勤谄媚,我学会了用价值衡量人际关系;或许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渐渐习惯了利益交换的社交模式。

我错误地把父母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把朋友的信任当作负担,却忘了这些情感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痛定思痛,我决定做出改变。

周末主动给父母打电话,说要回家吃饭。

电话那头传来母亲惊喜的笑声:&0t;好好好,你爱吃的糖醋排骨,我现在就去买材料!

&0t;父亲在旁边嘟囔:&0t;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