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致敬我的偶像(1 / 2)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迷茫的人生阶段,我时常感到内心的困惑与挣扎。
生活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如乌云般笼罩着我,让我在前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然而,就在昨晚,一场奇妙的梦境,如同划破夜空的流星,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与启示。
梦中,我竟穿越时空,那是在北京,一个充满希望与机遇,却也充斥着艰难与困苦的时代。
怀揣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四处奔走、努力探寻着国家与民族的出路。
他前去拜访一位所谓的“大佬”
,希望能得到支持与指引。
然而,那位大佬却对他们不管不顾,态度冷漠。
在那样的情境下,但他没有被情绪左右。
即便话语中偶尔流露出急切与不满,他也迅收敛,将情绪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那是对真理的渴望,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尽管遭遇重重困难与挫折,他的内心始终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这种力量驱使他不断前行,永不言弃。
在梦中,仿佛在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希望从他那里汲取力量。
醒来后,梦境中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毛主席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我被他的精神所折服,被他的信念所感染。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毛主席的照片设置为手机壁纸,每当我看到他那坚定而自信的眼神,心中便涌起一股力量。
反思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常常选择逃避或抱怨。
工作中遇到一点挫折,就轻易放弃;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陷入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与毛主席相比,我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
他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都能为了理想不懈奋斗,而我又有什么理由因为一点小困难就退缩呢?
毛主席一生勤奋好学,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从古今中外的经典着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他不仅读有字之书,更读社会这本“无字天书”
。
他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的疾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而我呢?在学习上缺乏恒心和毅力,总是浅尝辄止。
没有真正深入地去钻研知识,更没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毛主席儿时就热爱劳动和读书,8岁前旁听舅舅授课便能背诗写字,9岁上私塾,凭借天分和用功,不仅熟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还能偷偷阅读《三国演义》等“杂书”
。
后来求学之路不断拓宽知识边界,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时,每日早起对着晨光诵读,午休和课余也在阅报、借书,积累了一大网篮笔记。
对德国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在仅十多万字的书上眉批一万二千多字。
哪怕在战争年代,他也手不释卷,重视报纸,从中分析敌军行动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仍与书为友,床一半被书占满,出差也带几箱子书。
而我,总是为自己找借口,忙碌于琐事,很少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书,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毛主席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
他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不谋取个人私利。
他的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更是令人敬佩。
而我在生活中,有时会被物质欲望所迷惑,追求享受,忘记了奋斗的初心。
在面对诱惑时,缺乏坚定的立场和原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