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不提前写日记(2 / 3)

加入书签

了这句话。

后来翻到这段文字,突然想起小时候冬天,妈妈把围巾绕在我脖子上,自己冻得缩着脖子笑的样子——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温暖,正是靠着当下的记录,才没有被时间冲走。

但当下记日记也有它的“陷阱”

有时情绪激动时写下的文字,会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比如和朋友吵架后,我会在日记里写:“她根本不理解我,以后再也不想理她了”

,可第二天和好了,再看这句话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要把话说得那么绝对?

还有些时候,忙碌到没时间记录,等到有空时,当天的细节已经模糊,只能写下“今天很忙”

四个字,回头再看,只觉得那天像张白纸,什么都没留下。

后来慢慢明白,当下记录的关键,不在于“即时”

,而在于“诚实”

不用刻意美化,也不用刻意批判,就像对着镜子照自己:开心时就写“今天吃到了甜的西瓜”

,难过时就写“刚才掉了两滴眼泪”

,迷茫时就写“不知道明天该做什么”

这些不加修饰的文字,或许不够“深刻”

,却像拼图一样,一片一片拼出真实的生活——那些琐碎的、混乱的、偶尔闪光的瞬间,才是构成我们生命的基本颗粒。

三、两本日记:在对照里看见自己的成长

今年年初,我开始同时写两本日记:一本计划本,提前写下第二天的安排;一本流水账,记录当天的真实感受。

每天睡前花十分钟对照两本日记,成了最治愈的事。

有天计划本上写:“今天要完成工作报告,下午见客户,晚上回家看书”

,流水账里却记:“报告改到中午才写完,见客户时说错了一句话,回来路上买了杯奶茶,晚上看了半小时书就困了”

对照着看时,没有了以前的愧疚,反而觉得很有趣:原来我总高估自己的效率,也总低估意外的生。

于是第二天在计划本上写下:“报告留半天时间,见客户前先练一遍话术”

,那天的流水账里多了一句:“今天比昨天顺利一点点”

还有次计划本上写:“周末要在家大扫除,整理衣柜”

,流水账里却记:“早上起来现天气很好,和朋友去公园晒太阳了,衣柜没整理,但看到了好看的花”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觉得“浪费了时间”

,但那天看着两本日记,突然想通了:生活的意义,从来不是完成所有计划,而是在计划之外,也能接住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

就像整理衣柜固然重要,但晒过太阳的心情,或许比整齐的衣柜更珍贵。

两本日记的对照,让我学会了和自己和解。

那些计划与现实的差距,不再是“失败”

的证明,而是“成长”

的脚印。

我开始在计划本上留出让步的空间:“早上尽量7点起”

“争取做两套真题”

,也开始在流水账里记录那些“没按计划走”

的快乐:“今天偷懒了,但很开心”

慢慢现,当我不再用“必须”

“一定”

绑架自己,文字就会变得柔软,日记也从“任务”

变成了“朋友”

四、日记的终极意义:与自己对话的永恒通道

翻到三年前的日记,有一页写着:“希望三年后的自己,能考上研究生,瘦到斤,变得更自信”

现在的我,没考上研究生,体重也没到斤,但看到这句话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