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船到桥头(2 / 2)

加入书签

机会也不是靠瞎准备就能抓住的。”

老周也不让步,“我有个朋友,为了创业,提前辞职准备了半年,租了办公室,招了员工,结果项目还没启动,就遇到了行业寒冬,钱全赔进去了。

要是他当初先找份兼职试试水,也不至于这么惨。”

“那是他准备得不周全,不是准备本身的问题。”

我坚持道,“真正的‘预则立’,是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而不是盲目冲动。

就像我开托管班之前,做了三个月的市场调研,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所以现在才能慢慢走上正轨。”

小王夹在我们中间,左右为难,只好又打圆场:“好了好了,别吵了。

我觉得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就是角度不一样。

老周说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是让我们别太焦虑,活在当下;你说的‘凡事预则立’,是让我们有长远眼光,未雨绸缪。

这两者又不矛盾,对吧?”

“怎么不矛盾?”

我和老周异口同声地说,说完又都愣了一下,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王也笑了:“你看,你们俩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

就像这把伞,你带了,是为了应对可能的雨,这是‘预则立’;但如果没下雨,你也别觉得白带了,权当是给包加了点重量,锻炼身体了,这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

我摸了摸包里的伞,突然觉得没那么纠结了。

老周也笑了:“行吧,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

其实我就是觉得,人这一辈子,太长了,变数太多,别总想着把所有事都计划好。

有时候,随遇而安,反而能现不一样的风景。”

“我同意。”

我点了点头,“但随遇而安不代表得过且过。

就像咱们常说的,‘以十年为期做规划,以平常心过当下’。

大的方向要有,但小的细节不必太较真。”

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地铁站。

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但我的心情却明朗了许多。

我知道,关于“计划”

和“随性”

的争论,可能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但重要的是,我们能在争论中互相理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进地铁站前,我最后看了一眼天空,还是把伞留在了包里——就像老周说的,真下雨了,楼下便利店就有卖的。

但我也知道,晚上回家后,我还是会打开电脑,继续完善托管班的秋季招生计划。

因为我明白,长远的规划是为了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偶尔的随性,则是为了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享受当下的美好。

地铁来了,我们随着人流走了进去。

车门关上的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托管班办得有声有色,我和老周、小王还像现在这样,偶尔为了一点小事吵吵闹闹,但身边始终有彼此的陪伴。

而那把小雏菊折叠伞,或许早已被我遗忘在某个角落,但它所引的这场关于人生的讨论,却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提醒我如何在规划与随性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