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边境旅游(1 / 3)

加入书签

一、从&0t;到此一游&0t;到&0t;活在当下&0t;:一场关于旅行意义的代际革命

我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弹出的旅游广告——无非是人头攒动的5a景区、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点、价格虚高的&0t;精品线路&0t;。

这些画面让我提不起任何兴趣,反而让我想起去年在新疆塔城的一次徒步。

那一天,我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跟着当地向导,踩着没过脚踝的青草,听着远处牧民的吆喝和牛羊的铃铛声。

傍晚时分,我们在一个哈萨克族毡房里喝到了最纯正的奶茶,看着夕阳把远处的雪山染成金色。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00后追捧的边疆旅行、骑马体验,根本不是简单的&0t;跟风&0t;,而是一场关于旅行意义的代际革命。

1传统旅游的&0t;祛魅&0t;与年轻人的反叛

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00后,是在互联网和商业化浪潮中长大的。

当我们还没能力远行时,就已经通过屏幕&0t;看遍&0t;了世界。

那些被滤镜包装的热门景点,一旦亲身抵达,往往只剩下拥挤的人潮、昂贵的门票和商业化的纪念品商店。

旅游的本质——对未知的探索、对异质文化的体验、对自我的放逐——在这种标准化的流程中被消磨殆尽。

于是,年轻人开始反叛。

他们拒绝在景区门口举着相机比&0t;耶&0t;,拒绝跟着导游的小旗子匆匆赶路,拒绝把旅行变成一场&0t;打卡竞赛&0t;。

边疆、边界线、骑马这些看似&0t;非主流&0t;的选择,恰恰是他们对&0t;伪旅行&0t;的否定。

在新疆的独库公路上,你能看到00后开着租来的二手车,后备箱塞满泡面和帐篷,随走随停;在内蒙古的边境线上,他们会为了看一眼界碑,徒步几公里,不在乎鞋子沾满泥土。

这种&0t;反精致&0t;的旅行方式,本质上是对真实体验的渴望。

2&0t;体验至上&0t;背后的自我建构

对00后而言,旅行不再是&0t;我去过哪里&0t;的炫耀资本,而是&0t;我经历过什么&0t;的自我沉淀。

骑马不是为了拍一张帅气的照片朋友圈,而是感受风拂过脸颊、马鬃蹭过手背的触感;去边界线不是为了&0t;到此一游&0t;,而是站在国土的边缘,感受家国情怀的具象化——当你看到界碑上的&0t;中国&0t;二字,触摸到冰冷的碑体,那种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国家的认同,是任何课本都无法给予的。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山,我见过一群00后跟着当地老人学做普洱茶饼。

他们花了整整一下午,从采茶、萎凋到杀青、压制,手上沾满了茶渍,脸上却满是专注。

其中一个女孩说:&0t;我不想只买一块现成的茶饼回去,我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当我喝到自己做的茶时,感觉和这个地方有了真正的连接。

&0t;

这种深度参与的体验,正是年轻人构建自我认知的方式。

他们通过与土地、与他人、与不同文化的碰撞,来寻找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二、解构&0t;边疆旅行&0t;的成本迷思:不是&0t;贵不贵&0t;,而是&0t;值不值&0t;

当人们听说00后热衷去边疆旅行时,第一反应往往是&0t;那一定很贵吧&0t;。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1成本的&0t;弹性空间&0t;与消费的&0t;理性选择&0t;

边疆旅行的成本确实比去周边城市高,但绝非高不可攀,而是存在极大的&0t;弹性空间&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