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2章 茶香袅袅,暗陈往事(2 / 3)
bsp;说着说着,陈向东话题又转了回来,他看着这破屋子,语气带着探究:“小安啊,你跟陈叔叔说实话,你一个人在这院里,日子是怎么过的?有没有什么难处?院里邻居……对你还行?”
来了!关键问题来了。
安平脸上露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混合着些许无奈和看开的笑容,他斟酌着词语,语气平缓,既不像是告状,也不像是抱怨,更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陈叔叔,日子嘛,凑合过着。以前是难了点,不过我现在长大了,也能自己挣口饭吃。前段时间,街道上照顾,给我找了个临时工的活儿,能糊口。”
他先定了个“能自立”的调子,然后才话锋微转:
“至于院里邻居……怎么说呢,大部分都还行吧。就是……有件事,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他故意犹豫了一下。
“讲!有什么不能讲的!”陈向东脸色严肃起来,“跟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安平这才像是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其实,前些年,好像也有人来院里打听过我,说是爸妈以前的战友。不过那会儿我还小,具体不太清楚。后来听后院一位耳朵背的老太太偶然提起,说当时是被院里的一大爷,就是易中海易师傅,给拦回去了。一大爷跟来人说,我这边有亲戚照顾,挺好的,不用他们操心……唉,可能一大爷也是好心,怕给叔叔阿姨们添麻烦吧。”
他这话,说得那叫一个“轻描淡写”,甚至还在最后给易中海“找补”了一句。但听在陈向东这种经历过多少风雨的人耳朵里,味道就全变了!
“易中海?”陈向东眉头紧紧皱起,眼神瞬间锐利得像刀子,“他凭什么拦着?他算老几?”一股压抑的怒气开始在他周身弥漫。他立刻意识到,当年他们几个战友陆续回京后派人来找安平,为什么每次都石沉大海,原来根子在这!
安平像是被他的怒气“吓”到了一样,连忙又“解释”:“陈叔叔,您别生气。一大爷可能……可能也是出于大院管理的考虑。他就是……有时候做事方法比较……比较喜欢替别人拿主意。就像前段时间,后院许大茂家的鸡被偷了,偷鸡的是中院贾家的孩子棒梗,人赃俱获的。我想着不能看着孩子学坏,就说了几句。结果一大爷就想把事情压下去,说什么孩子还小,邻里要团结,反倒怪我多事。还有中院的何雨柱同志,就是傻柱,脾气急了点,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动手……当然,最后事情都弄清楚了,该赔的赔,该道歉的道歉。”
他这一番话,看似在劝解,实则把易中海的“偏袒”、“和稀泥”、“道德绑架”,傻柱的“蛮横”,贾家孩子的“偷窃”行为,全都“不经意”地、却又清晰地摊开在了陈向东面前。
没有添油加醋,只是把事实摆出来。可越是这种平静的叙述,越能让听者感受到安平之前在这个院里过的是什么日子——一个没爹没妈的孩子,被院里管事的刻意隔绝了外援,还要面对偏袒、蛮横和偷窃,他能活到现在,还能保持这份不卑不亢,得多不容易?
陈向东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