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敦煌古驿解蛊谜,月牙泉边觅秦踪(1 / 4)

加入书签

    疏勒国都城遗址的晨光,透过残破的城墙缝隙洒进来,在布满黄沙的街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诸葛家少主一行人站在古城南门的夯土城门下,望着城内错落分布的土坯房屋遗迹,仿佛能看到两千多年前,秦代驿卒与西域商人在此往来穿梭、互通有无的热闹景象。

    “根据月牙泉暗河通道发现的秦简记载,疏勒国都城内有一座‘秦驿馆’,是秦代官方设立的外交与贸易机构,专门接待西域各国使者与商人。” 李教授展开随身携带的兽皮地图,指着古城中央的一处高台,“地图标注的秦驿馆就在那里,我们先去那里探查,应该能找到更多秦代与疏勒国交流的证据。”

    众人沿着古城内的街道前行,脚下的黄沙中不时能捡到残破的秦代半两钱、陶片与西域风格的珠饰。小张用地下金属探测器仔细扫描着地面,忽然停在一处土坯房屋遗迹前:“探测器显示地下两米处有大量金属反应,而且形状规则,像是某种器物窖藏!”

    项羽凡与秦卫立刻用洛阳铲探查,当洛阳铲带出地下的泥土时,众人惊喜地发现泥土中掺着青铜碎片 —— 碎片上刻着秦代的 “驿” 字,显然是秦驿馆的遗物。“这里应该就是秦驿馆的器物窖藏!” 诸葛家少主立刻组织众人清理,随着积沙被一点点挖开,一座约五丈见方的地下窖藏渐渐显露出来。

    窖藏内整齐摆放着数十件青铜器物,包括秦代风格的鼎、壶、铜镜,以及西域风格的金银器、玉器,还有大量的竹简与丝织品。杨教授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卷竹简,竹简上的秦隶依然清晰可辨:“这是秦代驿卒与疏勒国官员的往来文书,上面提到‘秦献铁器、丝绸,疏勒献良马、蛊卵’,证实了秦代与疏勒国不仅有物质交流,还有巫蛊术的交流!”

    巫清瑶则拿起一个刻着疏勒古纹的青铜容器,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着几颗暗红色的虫卵:“这是‘良马蛊’的虫卵!《巫蛊秘录》中记载,疏勒国擅长用良马蛊培育千里马,这种蛊虫能增强马匹的耐力与速度,还能抵御疾病,是当年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蛊宝’之一!”

    众人继续清理窖藏,在最深处发现了一座用秦代青砖砌成的密室。密室的石门上刻着秦代篆字与疏勒古纹的对照铭文,铭文内容是 “秦疏同源,蛊道共生”。诸葛家少主用玄鸟玉佩嵌入石门中央的凹槽,石门缓缓打开,密室内部的景象让众人惊叹不已 ——

    密室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尊青铜雕像:雕像左侧是身着秦代官服的使者,右侧是身着疏勒国服饰的贵族,两人手中共同捧着一个青铜鼎,鼎内刻着 “蛊道同源” 四个字。石台上还放着两卷用金箔制成的典籍,分别是秦代的《蛊术要义》与疏勒国的《蛊经》,典籍中详细记录了两国巫蛊术的原理、技法与交流过程。

    “原来秦代的巫蛊术与西域的巫蛊术同出一源!” 巫清瑶激动地翻阅着两卷典籍,“《蛊术要义》中记载的‘驱蛊术’,与《蛊经》中的‘护蛊术’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技法略有差异。秦代将‘驱蛊术’用于守护驿站与商路,疏勒国则将‘护蛊术’用于培育良马与农作物,两者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