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古文尚书(2 / 2)

加入书签

>当然,学术圈内也存在一些批评的声音。

有保守派学者撰文指出,书中为了论证宏观观点,对部分史料的选取和解读“显得过于大胆和片面”

,认为其“叙事性有时压倒了实证性”

然而,即便是这些批评文章,也先承认了该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讨论价值。

——能引如此规模的争论本身,本身就证明了这部作品不容忽视的分量。

……

学术界的讨论和关注,从一开始就在周硕的预料当中,因此他将作品拿出去之后,就没有在过多的关注。

他要趁着这段时间,把他的论文也写出来。

周硕在京大,本科自学两年,修够了学分,拿到了学位。

本科毕业到现在,又是一个两年,他再次修满了学分。

这一次,周硕不打算再继续读了,他打算一次性同时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一个高考就能写出《滕王阁序》的少年,本硕博连读四年,就拿到了学位,这很合理吧?

简直太他妈合理了!

周硕为此,特意拿出了考据学的重磅研究成果——《古文尚书疏证》。

《古文尚书疏证》是清朝考据学派先驱阎若璩的作品,以极其严谨的考据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了东晋本《古文尚书》及孔国安为其所作的《传》,是后人伪作,对后世的学术风气和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蓝星的清代,《古文尚书疏证》是考据学派的奠基之作;到了平行世界,则完全可以视为是考据学派的大成之作。

而考据学,则可以视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献学”

最核心的研究方法论,乃是文献学的灵魂,

因此,《古文尚书疏证》这部学术着作,当然也是符合周硕的专业的。

周硕将这部考据学的着作拿出来,对当今学术界的影响绝对是核弹级的。

想象一下,自东晋至今,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里,有多少儒生、学者,读过《古文尚书》?

然而,这流传一千六百多年的儒家经典,其中居然有接近一半的篇目,是别人伪造的!

可想而知,当这个结果摆在学术界里,会引怎样的地震!

别说用它来申请博士学位,凭借这部着作,周硕直接就可以成为一代学术泰斗,越张子良这个老东西的地位!

当今考据学派所有的学者,都要以周硕为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