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龙与少年(2 / 6)

加入书签

子了,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郑教授又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拿起那份单薄的稿子,用一种深沉的语调,朗读起了这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郑教授的声音庄重而深情,将整诗蕴含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声音随着诗歌的结束而停止,最后一个字的余韵却在会议室里久久回荡。

一时间,会议室内鸦雀无声,只听见窗外秋风拂过银杏叶的沙沙声。

一位年轻的教授猛地站起身,激动得连眼镜都滑到了鼻尖:“妙!

太妙了!

这最后两句……这最后两句简直是神来之笔!”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朴素的设问,却道出了最深沉的情感!”

“说得对!”

一位研究现代文学的教授连连点头,“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力透纸背。

它让整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具体的意象描写转向了直抒胸臆的真情告白。”

一位年轻的女教授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花,轻声道:“我读过的爱国诗篇不少,但如此真挚动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常含泪水’四个字,包含着多少难以言说的情感啊!”

郑教授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徐徐说道:“诸位说得都很在理。

这诗最难得的是,它既保持了诗歌的艺术性,又做到了情感的真挚流露。

尤其是最后这两句,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人心。”

陈院长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玄同兄说得对,这诗确实配得上‘传世之作’的评价。

我建议,将这诗列为我们京大参赛的一号作品。”

在场的教授们纷纷表示赞同。

孙教授感慨道:“周硕此子,真乃天纵奇才。

《滕王阁序》展其骈文功力,《少年龙国说》显其思想深度,而这《我爱这土地》,则见其诗歌创作之高。

三者兼备,实在难得。”

会议室的灯光下,那页写着《我爱这土地》的诗稿,在教授们手中传阅着。

每个人都在这诗里,读到了自己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而周硕这个名字,也再一次让京大的教授们为之叹服。

这一诗,也必将再度让龙国文坛,为之震动。

-----------------

周硕的这诗,毫无疑问的通过了京大的初次遴选,以无可争议的教师组第一的名次,被推荐到了全国征文的决赛阶段。

当然,决赛阶段作品的评选,那就要等到来年4月中旬了,离现在还早得很。

至于最终宣布结果、颁奖、集结出版,乃至为建国两百周年献礼,那就更是为期尚远。

那至少要等明年的九月份。

因此,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之前,我们还是要将年前的许多事情,都一一交代清楚。

《校勘学释例》在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和震动,是持续性的。

每一次基于校勘四法做出的古籍研究新成果,都将为它的履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些东西,前面介绍得已经够多了,就暂且按下不提。

我们将时间按下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