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包袱(上)(3 / 5)

加入书签

p;   而这些年来大梁一直在北周和西夏屯了重兵,这两国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

    毕竟不论是北方还是西方,土地都颇为贫瘠,远不如中原的土壤肥沃。

    所以大梁虽有这样的实力,却也根本不可能去入侵越国。

    而且多年之前,越国便已经对大梁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大梁更加不可能分兵侵越。

    而在国王被杀之后,大家很快便推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的人出来当这个国王。

    新国王仁爱宽厚,深得百姓爱戴。

    大家为了维护越国声誉,也都绝口不提前事,久而久之大家便将这件事淡忘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事后那些越国的百姓竟然都不知道是谁杀了国王和那些大臣。

    大梁曾经先后三次派了使臣前去问询,但都没有结果。

    不论是这个新国王还是百姓,对此事都毫无记忆,仿佛之前的那个暴君和那些奸臣都是在一夜之间纷纷暴毙一般。

    久寻不获之下,大梁便也不再追查了。

    此事发生后不久,高丽、倭国、北周还有西夏都派了使臣来到了大梁京城,商议这玄极观之事。

    毕竟玄极观有这样的实力,对于几国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可几国商议月余,却始终没能商议出具体的对策。

    之前大梁出使越国的几个使臣也都没能带回来什么有用的信息,大家连这无极观在哪,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根本就无从下手。

    就在诸国一筹莫展的时候,这几国却同时收到了一封信笺,上面只有四个字,仁者不惧。

    底下便是一个玄字!

    大梁和几国使臣再次商讨数日,猜想这玄极观想必是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应该只是不忍见到越国百姓身处水火,所以才出手相助。

    只是此番玄极观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惊了世人。

    没过多久,几国使臣回国。

    之后他们又收到玄极观的一封信笺。

    里面只是表明了玄极观的立场。

    玄极观永远不会参合到几国的争斗之中,但是如果这些国家的君主太过残暴屠杀百姓的话,玄极观便会出手。

    这时候几国才稍稍宽心。

    之后几国虽有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