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4章(2 / 3)

加入书签

nbsp;  此言虽不能算与房玄龄公然唱反调,但任谁听了,都觉得是在贬低前言,显得自己更高明。

    身为储君,见识竟浅薄至此,李世民的眉头也不禁锁得更深了。

    “衣食住行,皆是民生之本。父皇,儿臣认为,精食美服固然重要,但安稳的居所和通达的道路,同样是百姓所盼。”

    李泰本不想这么快表态,但见李承乾已经抢先,他立刻不甘示弱地补充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李承乾的话只是让房玄龄略感不快,那李泰这番话就让李承乾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不过,当着李世民的面,李承乾只是冷冷地扫了李泰一眼,强行按捺住了心头的不悦。

    “陛下,臣以为房相与两位殿下所言均有道理。但若要说得更透彻些,或许要分人而论。”

    长孙无忌的声音不疾不徐地响起,只要不是在李想面前,他这位功臣之首的头脑总是格外清晰。

    “对于耕田为生的农户,他们所盼的无非是风调雨顺,地里能多收几斗粮食;对于在作坊里谋生的匠人,他们盼的是手艺有用武之地,工钱能按时结清;对于奔走于东西两市的商贾,他们盼的则是生意红火,少受些无端的盘剥……”

    这番条分缕析的见解一出,殿内众人皆心悦诚服,默默点头。

    “再有一个多月,便要迎来贞观十六年。朕想在元旦那天,通过报纸刊发一篇新年献词,向天下人阐明朝廷未来的新政。诸位可否想出一个既言简意赅,又朗朗上口,还能准确体现朝廷对万民承诺的名号来?”

    前些时日,李想去宫里给长孙皇后请安,李世民曾特意寻他深谈过一次。

    李想当时所言的“新年致辞”与“施政纲领”之类的新鲜说法,李世民一直铭记于心。

    只是此等举措,前所未有,终究太过新奇,他也不得不审慎待之。

    直至今日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之后,他才对李想当初的建言,有了更为切身的感悟。

    李想曾在他面前直言“民为邦本,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李世民起初并未全然苟同。

    可时日渐长,这一度让他感到冒犯的论调,竟潜移默化地成了他内心的准则。

    当然,若要将此作为昭告天下的施政口号,言辞上显然还需斟酌。

    “为我大唐筑万世之基,为我子民谋万代之福。陛下,此言如何?”

    “圣天子在位,好日子常在。微臣以为此句更为亲切。”

    “仓廪日益足,生活日日新。”

    ……

    一时间,宣政殿内众说纷纭,各式谏言不绝于耳。

    “想儿,你可有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