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月8日三(1 / 6)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十四章12月8日(三)
这是一条不太繁忙的航道,不繁忙并不意味没有那么多的船只从此通过。
相反,不知有多少货轮停泊在锚地急于等待着进港的信息。
如果一艘货轮在宽阔海域最快航达到五十节,眼前船只竟收敛得连十节都不到。
如果幸好赶上驾驶舱里吃饭的节骨眼儿,伴随着优雅的音乐偶尔会闻到点滴的饭香,如果音乐和饭香根本分辨不出是来自哪一个国家的船只,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桅杆上悬挂的国旗。
这是一块块流动的国土,彼此交好,融洽协商,促进经济快展,海洋物流贸易以最划算的优势到处呈现一片繁忙。
这是再好不过的风景,北星工人站在锅炉安装的平台上,抬眼看到的是最美的海景,有时人们干完手里的活,出神地展望着大海,表情比小时候偷着花两毛钱在艺人手里看到洋片里的画面还要神奇。
进港,离港的货轮在平静的海面慢慢地划过,不管经历了多少风浪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还是准备历经风浪朝着下一个目的地驶去,在这片海域经过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欣赏两岸的风光的机会。
高大的椰子树绝没辜负当初设计者的期望和园艺师辛苦的培育,把两岸风光装衬得别有一番旖旎迷人的情调。
这种带着故弄玄虚的描摹绝不是有意来勾引旅游爱好者心里的好奇。
真实情况确是,严肃的商业基地把所有的游客都拒之门外。
一座座规模庞大相互勾连的工厂聚集在这里。
两岸的风光也因为这条航道显得更加壮丽,名声远播。
蓝蓝的平静的海面,大船螺旋桨划过的柔波,宛如拓耕的巨犁,田园垄亩一样有序的迭起,掀翻的波痕被无形的推力不断地向远处飘散。
北星工人像是给予某种特权幸运的游客,随时欣赏着造型各异甚至具有世界顶级称号的大船在眼前通过。
如果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当时看去不过有些平淡,那么以后不知多少年想起来竟成了美好的快事。
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想遇到就能遇到的。
每一艘大船的承载能力都要以万吨基数单位来衡量。
每一艘大船的前面都有一艘引航的小船,这些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吨级的大船在公海航道满航达到十节,进到这片海域却变得特别迟缓。
进港的大船跟迎面航道离港的大船拉得很近,彼此能闻到呼吸,如果是关系交好的国家,沉默严峻的表情也会流溢出些许的热情。
过往的大船互不相涉,即使站在视野辽阔驾驶室里的船长在向对面的驾驶舱投去望眼的时候,现对面穿着制服跟自己等级相同的舵手也在向自己的这边观望,即使相互之间头的稀疏都清晰可见,也不会随随便便的打招呼。
悬挂在船尾桅杆上的国旗证明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船籍。
每一艘大船代表的都是自己国家的领土,在没有任何确权是不能随便跟对方互通信息的,对国家制度严肃性的坚守,哪怕是任何一个表情都不可能轻易的表露出去。
左右大船航向的不再是大船本身的航舵,是前面引航的小船。
这些准备装卸货的大船先是在锚地上等候,只有通过海关检查,港口泊位允许的时候,才在引航小船的导引下驶进港口。
站在锅炉最高层的平台上,每一艘大船进港出港比码头的塔台还要看得更远。
尽管这些常年干电站安装的工人们也算有些见识,像把电厂建在这样绝美的环境里还是第一次遇到。
日子长了,眼前的景色尽管有些平淡,但是在每天的工作闲暇之余,北星工人还是对每一艘过往大船的国旗进行争辩一阵。
没有人把每一面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