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月1日二(2 / 3)
/p>
不是他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向是错的,也不是他的心里太过偏激,而是太多的教育在他的心里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听了老兵爷爷的故事,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解读不尽的启智的大书。
特别是人人动不动就说到那种崇高的概念——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以前那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使他理解到绝不是愚昧无知的自私自利的毫无价值的没有明确方向的思想。
尽管老兵爷爷说的封建统治,蒋家王朝都是过去不久的事儿,但是又有多少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知道得更清楚?没有那段历史的对照人们又怎么会知道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的多么值得珍惜的。
从老兵爷爷那种崇高的人性里总会折射出许多他以前难以想通的事理。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自己也说不清楚,难道这些不该想到的事儿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了吗?显然没有,即使影响也仅是微乎其微。
就像很多父母总是刻薄的教育孩子努力去读书,希望孩子任劳任怨的听从,孩子也知道读书是好事,但是孩子费劲巴力努力读书的时候,父母却在做着跟读书毫不相干的事儿,或者潇洒的娱乐着,那样孩子的心里就会失去平衡。
父母在孩子的心里就会失去威信力。
父母愤怒起来像野兽般的吼叫着,“老子是老天安排的爹,老子说啥是啥,世上只有老子管儿子的道理,儿子哪怕是反驳一句也是不孝,让老子失去面子,对儿子名声也不好。”
如果仅以为自己是父亲,或者以为自己胳膊头硬,在孩子面前想说啥是啥,或者其父母不能做到而求孩子做到,孩子会把读书看成是最反感的事儿,甚至父母说的一切都是反感的。
父母的话即使听起来再有道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倒不如别人的话更有道理。
能不能让父母放弃自己所谓的身份、尊严、地位跟孩子一样的努力去做他要求孩子做的事呢?不能,除了说需要赚取资本来抚养孩子生存为借口,再有做父母的何尝不知道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要不自己早就在读书上成才了,自己在读书路上遇到的困难一点不比孩子的少。
到头来孩子不相信父母,甚至不再尊重父母,原本鱼水相亲,却闹到如此尴尬的境地,责任在谁?显而易见。
同时,吴爱民把那天跟苏方达的对话也牢记在心。
“你从老兵爷爷身上想到了什么?”
苏方达显然用人们那种惯常带着疑问的语气把心里想到的话题说出来。
“我想了很多,估计都不是你感兴趣的话题。”
我倒是很乐意听听你有什么另辟蹊径好的见解。
“从老兵爷爷身上使我想到另一件让人听了都难以接受的事儿,尽管很多事不该是咱们这样的人去想的,跟那些手握巨资的大人物比起来咱们这样的人显得实在遥不可及,那些大人物如果听到咱们这样人的反对想法,甚至连值得笑一笑的劲头都懒得有,如同鱼虾在巨鲸面前好像不是海洋里同类的物种,前者只有眼见被吞食却毫无反抗的力量,对于鱼虾来说反抗跟不反抗的结果是一样的。”
吴爱民听着在想苏方达要说什么,没有搭话,苏方达接着说。
“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摆在人们的眼前,远在海外的华人老兵爷爷的祖先是在非离开家乡不可活下去的处境下离开家乡的,这些没有任何财产,甚至没有多高学识,只是为了活命远渡重洋的人。
在自己母国遭受倭寇侵略的时候,他们倾其所有支援国人抗战,甚至招来倭寇的残酷报复。
如果说这种不以财产、不以生命为重的爱国精神是值得称颂的,那么眼下总是听到财富巨头,社会地位显赫,教育程度极高的人动不动就移居海外又算是怎么回事儿?那些让人艳羡的站在巅峰的大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受人关
↑返回顶部↑